第B02版:一城好景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妙笔擘画新图景 落子成势春满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人为本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妙笔擘画新图景 落子成势春满园
落实城市功能布局,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北静 惠济区 荥阳市 高新区 金水区 郑东新区 上街区 中原区 东强 中牟县 中优 巩义市 经开区 管城区 二七区 西美 航空港区 新密市 南动 新郑市 登封市 站位城市发展新阶段,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
美丽的城市,我们的家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刘俊礼 张昕

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本质上是城市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平稳发展。城市框架基本确立,城乡环境发生积极变化,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优质医疗和教育服务供给能力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与城市的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只有在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1年的65平方公里提高到2018年的601.77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437.9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013.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3.4%,城市框架基本确定,郑州站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站位城市发展新阶段,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高质量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有关要求,切实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郑州“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以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平台,更好推进产城融合、平台统筹、空间拓展、内涵塑造、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生活更加宜居、城市品质明显提升,不断提高郑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经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全市上下与外来嘉宾广泛认可,郑州城市发展迈上高品质轨道。

坚持规划引领 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高质量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首先要系好规划这“第一粒扣子”。

“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改变了以往拉框架、摊大饼式发展模式,以规划引领带动城市结构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三生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进而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为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东强,就是以郑东新区为依托,统筹经开区、中牟县部分区域,统筹国家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大数据综试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等战略平台建设,把这一区域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动,就是依托航空港实验区,面向中部、服务全国,围绕“枢纽+口岸+物流+制造”,完善以航空枢纽为带动的多式联运体系,做大做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经济引领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西美,就是以郑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统筹荥阳市、上街区,拓展覆盖西南县市,将其建设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既要环境美,又要产业“美”,让美丽人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成为西部的鲜明特征。

北静,就是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把水、滩、林、文化、产业等作为一个有机体系进行研究谋划,优化疏解现有的生产功能、物流通道功能,打造郑州的“后花园”,让这片区域成为最具有北方城市气派和文化代表性的区域,让郑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应具有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充分塑造出来。

中优,就是通过道路有机更新带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强化现代商贸、文化创意、金融商务、国际交往等功能,强化历史建筑保护和文化元素融入,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激发老城区活力,彰显中原文化魅力,促进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让郑州这座城市既有历史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

外联,就是要发挥好郑州“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的深度融合,推进交通一体、产业协同、生态共建、资源共享,拓展发展空间,强化优势互补,实现协调发展,加快形成郑州大都市圈格局,带动中原更加出彩。

随着“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城市功能布局的逐步成型,郑州城市规模结构将更加完善,各区域功能和定位更加明晰,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更加合理,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不断向着“整洁、有序、舒适、愉悦”迈进,城市发展更加科学、更具人性化,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城市形象将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坚定方向不动摇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城市功能布局,推动郑州城乡面貌、形态品质、承载功能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点赞如潮。

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32个城市核心板块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向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三生”融合的新型发展方式转变,老城复兴、新城开发和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各区域功能定位更加科学,城市空间结构更加优化,郑州更富活力。

“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扎实推进,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和慢行系统不断完善,交通秩序明显好转,老旧小区改造年内将完成60%改造任务,无主管楼院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对纳入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的36个乡(镇、办、园区)进行高标准整治提升,郑州更富颜值。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郑州获批全国唯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郑万、郑阜高铁河南段通车,“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成形,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轨道交通三期规划获批,今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5号线、2号线二期、14号线一期建成运营,3号线一期、4号线开通运营指日可待,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高架主线试通车,农业路高架、金水路西延等道路建成通车,清洁取暖、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试点城市工作顺利推进,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生态建设成效凸显,国土绿化20.76万亩、森林抚育8.26万亩,铁路沿线、生态廊道五项整治连通绿道530公里,市区新增绿地3455万平方米,建成公园、微公园、游园46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05%,碧沙岗、紫荆山等公园拆墙透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舒心惬意。

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新建农村公路158.9公里,所有行政村农村公路实现“双通”,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5.2万户,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83个,建设美丽乡村32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梳理完成“1+1+1+N”规划方案体系,积极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让郑州沿黄城市的发展特征充分彰显出来。

郑州大都市圈建设持续推进,加快建设沿黄科创走廊及开港、许港、郑新、郑焦产业带,抓好郑州大都市圈交通共联工程,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市“3+3+4”交通网络建设,为郑州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深度融合提供支撑,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实践证明,“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符合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郑州发展阶段特征与城市发展规律,是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郑州必将走好城市高品质发展的路子,人民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