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一城好景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负韶华争朝夕 砥砺前行写答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快“强”起来步伐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负韶华争朝夕 砥砺前行写答卷
为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提供有力支撑
贾鲁河畔夜色美
郑州方特夜经济风生水起
中牟新城区
生态雁鸣

东强·中牟县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吕运奇

董宝强 董晨辉 孙湘凯 文/图

去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牟县以多个首次为标志,践行了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按下了跨越赶超的“快进键”。

数据显示,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达到428.9亿元,投资潜力首次挺进全国百强县前10名,首次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营商环境百强县。经济发展质量连续两年居全省前3位,综合竞争力上升至全国8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3亿元,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均居郑州各县(市)第1位。

市委提出要立足国际化引领现代化,现代化支撑国际化,作出“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战略布局,要把包括中牟在内的郑州东部区域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这为中牟未来发展进行了精准定位,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为此,中牟县积极谋划,以“强”起来为目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郑州“东强”战略,围绕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制定了“四个三年行动计划”,为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对外开放:

力争主要指标领先内陆地区县(市)

经过三年努力,对外开放主要指标跃居内陆地区县(市)第一方阵;再经过三年努力,对外开放主要指标处于内陆地区县(市)中领先位置。至2022年,中牟县开放型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74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

其中,在加快对外开放载体建设方面,依托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力争三年内新引进动力电池生产企业2家、电机电控企业5家。至2022年,推进比克企业总部、郑州机动车质量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引进1家整车生产企业,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集聚地,着力打造百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2020年~2022年,新签约金额累计不低于525亿元,引进国内500强企业3家以上,引进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6个,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

依托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配套产业,围绕郑州“东强”战略,抢抓郑汴同城重大战略机遇,聚焦“文化+创意”“文化+服务”发展方向,着力引进培育一批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科技创新、会展服务、创意设计、数字教育等高端服务业及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构建与郑东新区、汴西新区互为一体、层次分明、功能互补、业态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千万人次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20年~2022年,新签约金额累计不低于875亿元,引进国内500强企业5家以上,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8个,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人次达到2000万。

依托官渡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郑开科创走廊,积极推进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医疗科研院所等平台建设,形成以智慧医疗为核心,高端医疗装备、健康医疗服务、药品制剂为特色的生物医药智慧创新高地。2020年~2022年,新签约金额累计不低于180亿元,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2家以上,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3个。

制造业:产业结构更优,创新能力更强

中牟县以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导向,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一流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为中牟都市田园新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到2022年,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22年,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占全县制造业的比重分别在30%和60%以上,在全省、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现创新载体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制造业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到2022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2%以上。

规模总量大幅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逐年攀升。到2022年,力争制造业产值突破450亿元。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到2022年,全县制造业数字赋能快速发展,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左右,确保主要质量效益指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城市建设:实现由“县”向“城”根本性蜕变

经过三年努力,让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实现城市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品质化,真正让城市“可以阅读、值得欣赏”,实现中牟由“县”向“城”的根本性蜕变。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对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东部新城建设标准,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功能布局。打造1个核心板块和3个高质量发展片区,按照产城互动、组团发展原则,统筹新老城区协调发展,推进中心城区转型升级。

集中打造城市建设核心板块。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以高新技术、总部商务、文化休闲等产业为主导,打造3.5平方公里核心发展板块。2020年高标准完成规划设计,开展龙城明渠水系景观提升,启动静心街等8条道路建设。2021年着力推进跨湖桥梁、公共区域地下空间开发、中轴线廊道绿化、河湖水系生态景观打造等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启动博通路等8条城市支路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将核心板块打造成为集数字创意、高新技术、总部商务、文旅休闲、创意服务为一体的核心产业发展区。

重点推进组团式城市片区建设。着力构建“三生融合”的中小尺度空间,引导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合理布局。以3个20~30平方公里组团板块为单元,高质量推进汽车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片区、雁鸣湖万亩湿地生态片区、官渡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生物医药生产及研发片区三个组团式城市片区建设。

乡村振兴:

走出一条具有平原地区、中牟特色之路

以建设都市田园新城为目标,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按照“整体谋划、梯次推进,整合资源、打造亮点,环境先行、注重产业,健全机制、重抓落实”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村庄改造和产业发展为抓手,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着力打造“一环、两轴、三区、多点”战略框架,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郑州特色、中牟特点的平原地区乡村振兴之路,努力夯实中牟在郑州市“东强”战略中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作用。

一环:环中牟乡村振兴走廊,利用省道224、省道314、广惠街和省道312环形路网体系,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将县域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其他重大农业项目串联起来形成环中牟乡村振兴走廊。

两轴:东西联动发展轴,结合郑汴一体化,依托郑开大道形成中牟与郑汴两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南北融合发展轴,依托雁鸣大道,串联南北乡镇建立全域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三区:即北部沿黄生态振兴片区,连霍高速以北的濒临黄河地区,片区乡村振兴发展重点突出沿黄文化以及生态特色;中部城乡融合振兴片区,连霍高速以南、郑民高速以北区域,是城市建设活动集中区,片区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借助中心城区,重点突出综合融合发展;南部绿色高效振兴片区,郑民高速以南地区,片区乡村振兴发展重点提升当地农业产业本体、优化农产品结构为主,休闲观光为辅,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与高效农业。

多点:即整合各类现状重要资源及规划重点项目,包含乡村振兴示范村镇、特色村庄、文化特色镇、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重大产业项目等。

经过三年的努力,“三农”领域短板基本补齐,省级示范镇建设(官渡镇)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乡村振兴示范村总数达到12个,“四美乡村”省级示范村达到50个。西线(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区域)全部完成,北线(黄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育区域)取得重大突破,东线(乡村振兴示范区域)探索成功经验,南线(生态高效农业区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环中牟乡村振兴走廊已具雏形,乡村振兴配套制度框架和指标体系初步形成,走出一条具有平原地区、中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将拉高坐标,时刻保持‘等不起’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抢抓国家支持郑州建设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清醒认识中牟在郑州新一轮大发展中‘东强’的功能定位,扛起使命,勇挑重担,以‘四个三年行动计划’为路径,加快‘强’起来步伐,全力以赴,交好新时代中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中牟县委书记潘开名表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