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6版:一纸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锤百炼更坚劲 万里归来仍少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千锤百炼更坚劲 万里归来仍少年
《郑州日报》通过央视春晚分会场这个广阔宣传平台,将“国际郑”向全国、全球推介
全国民族运动会,郑报全媒体尽锐出击
郑报全媒体记者王绍禹“逆行”武汉,发来第一视角报道
媒体融合永远在路上
“丝路花雨”再出发

本报记者 左丽慧 袁帅

本报摄影部供图

每一个独立的方块汉字,或许都是平凡无奇的,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定格在一张张报纸上,那蕴含着的意义、承载着的使命,则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一年来,从“丝路花雨·出彩河南丝路见证”——“四条丝路”“从郑州出发”大型全媒体实地探访活动,到全国民族运动会全媒体报道,从“春晚郑州分会场”的聚焦世界目光到“‘郑中心’的文化底色”描摹,从疫情防控期间郑报全媒体采编人员冲锋一线,到肩负疫情防控、新闻报道“双重责任”,作为郑州市委机关报的郑州日报始终肩负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担当,创新驱动的勇气与智慧,主动作为、主动出击,不断为加快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鼓与呼。

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

今年年初,央视春晚将在郑州设立分会场的消息,令身处中原腹地、黄河岸边的郑州儿女欢欣不已。以郑州举办2020年央视春晚分会场为契机,郑州日报社通过央视春晚这个世界华人共同关注的广阔宣传平台,将“国际郑”向全国、全球推介。

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郑州日报社围绕“郑州特色、河南元素、中国文化”和“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线展开策划,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视察调研的讲话精神,针对适合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推出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央视春晚主持人,定了!张泽群、马跃、庞晓戈、米娜将主持郑州分会场节目》《以春晚为窗口,向世界传递“郑”声音 共享黄河盛景》等稿件犹如投入湖心的石块,在全国乃至华人世界激起阵阵涟漪,稿件阅读量超千万人次,不仅营造了浓厚良好的新年氛围,更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建设。

如果说春晚郑州分会场的稿件犹如绚烂的烟花,密集惊艳亮相后给人久久难忘的美好印象,“郑中心”的文化底色系列稿件,则是一幅幅郑州文化风貌特写,从历史与现代、古老与时尚等不同角度将郑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蓬勃活力细细刻画,令人深切而细致地感受这座城市的底蕴与魅力。

4月22日,《串珠成链的黄河文明》作为“郑中心”的文化底色系列首篇报道率先出炉,随后,《荡气回肠的黄河乐章》《跨越时空的商代王城》等稿件紧锣密鼓、一篇接着一篇,不断牵引着读者的目光,5月31日刊发《定鼎中原的河洛古国》、6月4日推出的《郑州故事是黄河文化的绚丽篇章》,为本组报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个多月来,篇篇质量上乘的稿件,为无数关注郑州、热爱郑州、身处郑州的读者们,打开了一扇扇了解郑州的窗口,更增添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期待。

“全国民族运动会”请进来、“四条丝路”走出去

担当新闻使命,见证时代辉煌。6月16日上午,郑州报业集团承办的“丝路花雨·出彩河南丝路见证”——“四条丝路从郑州出发”郑报全媒体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型实地探访活动正式启动。50多名记者组成的全媒体报道团队从郑州出发,沿着“四条丝路”分四路分赴卢森堡、法兰克福、汉堡、西安、兰州、哈密、乌鲁木齐、霍尔果斯、上海、泉州、杭州等地,讲述丝路故事、传播郑州声音,通过“四条丝路”实地探访,以鲜活的报道展现郑州推进“四路”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现河南、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景象。

半个多月来,郑报集团“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采访团队行程数万里,辗转国境内外、跋涉大江南北,记者们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心思考、用笔书写,交出了逾百篇接地气儿、冒热气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得到各界一致好评。系列报道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转发,一些兄弟媒体、业内人士都纷纷点赞评论,更多的人在朋友圈转发,使这次大型采访活动真正实现了一次生成、多元传播的良好格局,产生巨大的新闻传播效果。

9月8日至16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成功举办。从本届民族运动会筹备开始,郑州日报就以“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为主题为运动会预热;从2019年3月起在头版设置“倒计时”,并在重要版面开设“迎民族盛会 庆七十华诞”“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我奉献 我快乐 我为民族运动会”“发现郑州之变 感受郑州之美”等专题、专栏。运动会期间,更是不惜版面全方位展示每场比赛和赛事各个环节。10个整版的开幕式报道、每天6个整版的赛况介绍,使得本届民族运动会的盛况如同插上了翅膀,飞遍神州大地。

在做好报纸版面报道的同时,报社还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用好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与本届民族运动会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向全国各大网络推出《实拍,郑州奥体中心亮灯了,闪耀绿城夜空》微信美文,使奥体中心“一亮成名”。运动会比赛中恰逢中秋节,报社还策划了“月饼甜、石榴红、民族亲、中原情”中秋团圆主题活动,推出稿件《“陇海大院”过中秋:阿妈,这个中秋,我在郑州不孤单》,经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客户端等媒体报道后,刷爆国内朋友圈,该条新闻点击量达5亿人次,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温暖,体会到“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运动会闭幕后,郑报集团又联动央媒、省媒策划推出了《黄河亮了:人民红 民族情 我在河南向祖国表白 我爱你中国!》《盛会完美落幕!郑州,讲不出再见》等系列报道,持续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宣传引向深入,全面展示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盛况,将华夏民族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宣传推向全国的同时,生动展现了全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状态和美好景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做好疫情防控和新闻报道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郑报全媒体在集团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积极宣传疫情防控工作各项举措,坚定抗击疫情信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全力抓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抗击疫情各项报道工作,践行了媒体的“双重”责任和担当。

作为新闻媒体,报业集团在全面摸排员工及家属健康情况的基础上,做到策划先行,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响应机制,采编人员全部结束假期,全力投入战“疫”,迅速组织全媒体记者队伍,坚持采编和防疫专题会相结合,对新闻宣传和防疫工作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有步骤有组织做好疫情政策落地报道及各行各业抗疫情况,积极挖掘基层人物及故事,把镜头对准一线抗疫人员,深入防疫工作最前沿实地采访,用消息、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现医护人员奋战在前线的感人瞬间、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推出了一大批感人的战“疫”故事,把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信心传递给广大群众,凝聚起打赢防疫攻坚战的信心和力量。

在此次疫情大考中,郑报全媒体融合发力,放大主流声音,“融”聚疫情防控最强音。短视频打头阵,新媒体发挥巨大传播优势,主动发声,引领主流舆论。郑报全媒体推出的原创作品《此生无悔披战甲,来世还要做警察》《郑州“小汤山”建成记》《武汉一家人点赞郑州:隔离期间感谢那些无比温暖的人对我们的帮助》《豫防Flow》《今年过年不串门》MV、《郑州空城日记vlog》,“春天的九个瞬间”“战疫字典”“以笔为旗 投入战疫”“战疫日签”等全媒体产品,都受到全网广泛关注。策划推出的“致全市人民的三封家书”,被全国网友称为“暖心贴心”之举,好评如潮,全网总阅读量突破1亿人次,引领了舆论宣传的风气之先,感动郑州,温暖全国。

为报道河南医疗救援队在武汉前线的工作情况,宣传郑州人在抗疫一线所做的贡献,郑报全媒体记者王绍禹跟随第五批医疗救援队奔赴武汉,进行全方位、第一视角报道。摄影记者马健参与郑州市“流调”工作,制作出高质量新闻纪实稿件“致敬!隐形的逆行者,低调的排雷人”,为网友揭开流调工作的神秘面纱,讲述了专业人员工作背后的故事与艰辛,一经推出即获得央媒和国内主流媒体的大量转发。

在疫情防控最为紧要的时刻,郑报全媒体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使我市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取得了“央媒聚焦、网民点赞、领导肯定、专题阅评”的良好效果。基本实现中央七大主流媒体天天有郑州报道,其中一天央视10次报道郑州,受到中宣部肯定。

与共和国同龄,与时代同行,与郑州共成长!作为新闻媒体,郑州日报社7月1日即将迎来71岁生日。71年风雨兼程,满载着读者的信任和期待,扛起肩上沉甸甸的使命,我们还将继续前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