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评 上一版3
政务号名字玩“谐音梗” 亲民接地气
集中整治 丁道谱 绘
莫让“清凉口罩” 沦为营销噱头
吴桂春的奇遇背后 是人与城市的温情互动
堵漏洞
“定制游”受欢迎倒逼服务升级
以法律责任追究遏制公职人员档案造假
挟隐私以令顾客?
在中牟 寻找仰韶文化的传播路径
仰韶与黄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务号名字玩“谐音梗” 亲民接地气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所在地区的政府办事平台的“大名”,引发网友纷纷跟帖。比如,湖南的政府服务号叫“新湘事成”,广东叫“粤省事”,安徽叫“皖事通”,江西叫“赣服通”,广西叫“壮掌柜”……

这其中,最多的是“办”系列,浙江叫“浙里办”,河北叫“冀时办”,湖北叫“鄂汇办”,上海叫“随申办”,重庆叫“渝快办”,天津叫“津心办”,郑州有“郑好办”,贵阳有“贵人服务”,开封有“汴捷办”,深圳有“深i您”。

这些政务号名字玩起“谐音梗”,在舆论场收获了很正向的反馈。如贵阳市“贵人服务”、吉林省“吉事办”,都有着良好寓意,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创意值得肯定,也体现了对服务对象的尊重。

还有些政务号名字,既融入了当地简称,也体现了公共服务应有的宗旨,如上海的“随申办”,意即“随身办”;河南的“豫事办”,遇到事情就办;郑州的“郑好办”,正好办了,而且真好办;吉林的“吉事办”,及时办……这些“谐音梗”,不光听起来顺耳,也内含了这些政务机构对自我服务质量的要求。

诚于中而形于外。“脱俗”的名称,让人看到各地政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体现出的诚意。数字政务对接的更多是年轻群体,相对来说,他们更不喜欢老套、守旧,取个“清新脱俗”的名称,也是重视用户思维和善用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是在与时俱进,这样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对推广政府办事平台有很大裨益。

在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商品、各种优质内容,要获得关注,需要更懂用户思维,要懂得营销。这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政府办事平台。重视用户思维,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让更多有需要的民众使用政府办事平台,才能让政府办事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民。

也要看到,要让政府办事平台更好地运转起来,更好地发挥政务服务的作用,玩“谐音梗”,取个更适合互联网语境的名称,绝非全部。此前有些地方、部门为了赶时髦,纷纷开通政务微博、政府官网、政府APP等,结果却变成了一阵风,变为了盲目跟风,沦为了“僵尸网站”。

鉴于此,这些政务号除有了个好听的名字之外,也需要将这些“谐音梗”的美好寓意落实到行动中,切实提升在线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既让这些政务号“实至名归”,也让其“指尖上的公共服务”能对接民众需求。

这倒不是说,政务号取个寓意好、指向对的名字不重要,只是说,政务号需要“好上加好”,通过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对政府办事平台的管理与维护,不断升级便民服务理念,继而更好地引领数字政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那样“谐音梗”才不会只是花架子,政务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郑才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