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公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加强房屋网签备案信息共享
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千名消防 救援人员增援鄱阳湖抗洪抢险
长江干流大通站以上已过洪峰 安徽发布山洪红色预警
公众践行绿色生活 方式状况有所提升
“大堤上有了‘导弹绿’ 老百姓安了心”
农业农村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派出专家组指导农业防汛救灾
不让洪水越过 雷池“半步”
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福建严肃查处泉州欣佳酒店 “3·7”坍塌事故案相关责任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发布
公众践行绿色生活 方式状况有所提升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14日在京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显示,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状况总体有所提升。

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具体要求。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自2019年起每年调查评估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状况,并发布年度调查报告。本年度调查主要通过门户网站开展,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区、市),回收有效问卷72163份。

与2019年调查结果相比,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状况总体有所提升,如经常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闲置物品的受访者人数占比增加了一倍,垃圾分类践行较好的人数占比增加了两成以上。

报告显示,公众的生态环境行为在不同领域的践行程度呈现明显差异。具体来看,公众在呵护自然生态、选择低碳出行和节约能源资源方面践行程度较高,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参与监督举报和参加环保志愿活动方面,公众表现较为积极。但在践行绿色消费、减少污染产生、关注生态环境和分类投放垃圾等方面,公众仍然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的现象。

根据报告,多数公众认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过去三年其所在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其中,京津冀地区受访者对空气质量改善感受最为明显,长江经济带受访者对水环境质量改善感受较为明显。

报告显示,公众感知的周边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依次为垃圾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等。其中,空气污染问题从2019年排名第一的突出环境问题下降为第二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