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成燕)昨日,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二楼热闹非凡,由郑州文化馆主办,郑州非遗协会联合相关社区举办的暑期公益文化活动“非遗小课堂”为孩子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暑假文化体验。大家认真学习古陶、香包、面塑和编发等非遗项目。
香包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艳在课堂上耐心讲解香包的由来、形状名称和含义,以及如何制作简单的“爱心”形状香包。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传承人崔勇锐教大家制作大白菜,绿色的菜叶和白色的菜帮、深褐色的菜根都被捏得栩栩如生。
古陶技艺由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倩妮授课。她带领大家学习泥塑“小老鼠”的陶艺制作过程。孩子们分两组学习,一部分在拉坯机器上学习制作陶艺,一部分学习泥塑。
金水区非遗项目编发传承人吕春燕耐心细致地给学生们讲解基础的三股辫、升级版的四股辫和如何加入彩线编制头发。
郑州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让非遗代代相传,让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魅力,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馆将继续创新传播手段,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市民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