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致敬“最可爱的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冰雕连”
军营里的那棵弯弯柳
一个老兵
外甥圆我军营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冰雕连”

♣ 阿 若

那场雪,下在朝鲜长津湖畔的山山岭岭,也一直下在人们心里,绵绵不绝,没有休止。

70年前的那个冬天,一切都像是事先彩排好了似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如期上演。

参演的一方是以美军陆战1师、步兵第7师等为主的联合国军。他们一路向北推进至长津湖一带,在新兴里、柳潭里等地部署。而参演的另一方——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10余万名官兵,忍着疲劳饥饿翻山越岭,悄无声息地抵达了指定位置,不动声色地接替了东线防务。

这一天,原本是个寒冷的日子。此刻,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雪越下越大,渐至鹅毛一般大,气温降到50年不遇的低温。当晚,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正冒着风雪行军,整个机械化部队摆成一字状,绵延纵深达50余公里,像长蛇出洞。此刻,埋伏在崇山峻岭的沟壑之间的志愿军某部,紧紧盯住这条庞大的“巨蛇”,严阵以待。当凌厉的信号弹划过寒冷的长空时,静寂的山林中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数以万计的志愿军将士迅即扑向美军。突然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击,美军晕头转向,但很快反应过来。翌日拂晓,经过一整夜白热化交战,美军“长蛇”被志愿军官兵迂回切断成5个部分。美军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包围歼灭”殊为不易。极度严寒的长津湖地区,一场突围与反突围的惨烈战争拉开序幕。

水门桥,成为整个长津湖战役的转折点。

长津湖水库的水通过隧道被引到此处,水门桥就是架在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而且根本无法绕道迂回。这座跨度仅有8.8米长的水门桥,便是美军整个撤退道路上最难解决的“死穴”。志愿军两次派兵将桥炸毁,美军的工兵营都迅速将其修复。第三次将桥及其底座都炸断了。志愿军官兵乐观地认为,水门桥就是美军陆战1师的坟场。

麦克阿瑟得知情报,大为惊恐。他紧急指挥美国空军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当天就在悬崖上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

即便如此,一场伏击战悄悄地等待着美军。

暴风雪将长津湖包裹在了冰雪的世界。穿插到可以俯瞰水门桥并且能封锁其交通要道高地上的志愿军某部5连,张开了一张阻击的大网,严阵以待美军陆军1师的到来。

当指挥官史密斯率领美军到达水门桥时,与志愿军多次交手、深谙志愿军打仗用兵的他不敢粗心大意,专门派遣几个侦察兵前去桥的周围察看一番,因为他知道过了水门桥再往前没多远,就是一马平川,志愿军肯定会在水门桥附近伏击。

当几个美军侦察兵爬到桥头高地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莫名惊恐。原来在桥上等待伏击的志愿军官兵静静地趴在战位上。粗略一数,大概有120多名,他们穿着单薄的衣帽鞋袜,全部冻死在阵地上。这就是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这些战士们一律保持着狙击的姿势,手握着枪,眼中怒视着阵地,没有一个人退缩。

美军潮水般冲过水门桥,并用炸药对这座坚固的新桥进行了爆破。爆炸时冲天的火光,意味着这场人类在最恶劣自然条件下的惨烈战役进入尾声。陆战1师的将领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总算从濒临灭亡的险境中逃出生天。尽管如此,在太平洋战场上屡立奇功的他们还是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并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在清理遗物时,志愿军官兵发现该连牺牲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的一张小纸片,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首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无限深情的文字,恍如冰天雪地里一面鲜艳的战旗,格外地引人注目。可能是宋阿毛在战斗间隙写就的,也可能是他进入伏击阵地前的最后一刻写就的。潦草的字迹,可以想见寒冷中,他颤抖的手是怎样哆嗦着写完这些文字的。横竖撇捺,搭建起一位平凡战士壮志凌云的崇高信仰。

那些浸润连绵群山的身影,与那些泽被花草树木的魂魄,早已融化为山川风物,成为这片土地的一部分,守候着静默的意境和真实的史迹,恍若隔世。

与松骨峰战斗中牺牲的志愿军官兵一样,与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一样,与抱起炸药包冲向美军并引爆的杨根思一样,“冰雕连”的战士也同样是英雄,同样的伟大与崇高。朝鲜的白山黑水可以作证,清澈的长津湖可以作证,屡炸屡修的水门桥可以作证,还有那些满山不知名的花儿可以作证。它们装扮春天,点燃秋天,在岁月的长河里摇曳光华。

澄澈的天空下,只有鸽子在飞翔……它们洁白轻盈的身躯,像是一片一片永不融逝的雪花,在眼前飞舞。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