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7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跃伟 文/图 8月4日一大早,登封市白坪乡煤窑沟村村民吴耐凡就开始打扫起村里的街道。“村里给我提供了这个岗位,我得好好干,村子干净了,自己心情也可美!”吴耐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煤窑沟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在两旁花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秀美,盏盏路灯照亮着村民的幸福之路,行行果树承载着村民奔向小康的梦想。 山高坡陡沟底深,石厚地薄不生金,连阴雨天行路难,垃圾遍地恶臭熏。今年75岁的梁建生提起煤窑沟村的过去是不住地摇头。“那时种地靠天收,村里也是脏乱差。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村一年一个样。村里还让我管理公厕,一个月几百块,真不赖。”梁建生乐呵呵地说。 煤窑沟村的美丽蝶变得益于郑州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煤窑沟村曾是省级贫困村。2018年该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扶贫先扶志,只有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能取得脱贫攻坚决战胜利。”郑州市民政局驻煤窑沟村第一书记马海红说。 今年52岁的樊占军常年患有慢性疾病,几年前老伴的一场大病也落下了病根,儿子在上大学,因病、因学使其家庭被认定为贫困户。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樊占军的身体逐步好转,能下地干活,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老伴在附近一个企业打工。“照这样下去,俺家还要奔小康呢!”樊占军面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要想巩固脱贫成果,推进村级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得发展好产业。”马海红介绍,通过调研考察,煤窑沟村提出“优先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 “我们成立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种植、养殖业,来壮大村集体经济。”马海红说, 目前,煤窑沟村已流转土地600余亩,种植花椒435亩,种植蟠桃、梨、杏等果树135亩,发展大棚种植6棚,林下养殖鸡鹅3000只,套种中草药50亩,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125人。“今年种植的蟠桃已经进入产果期,上个月底,我们举办了首届‘蟠桃大会’,当天12000斤蟠桃就销售一空。这几天第二批蟠桃也将成熟,预计产果5000斤左右,今年累计可实现收入15万元。”马海红说,煤窑沟村已由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如今村民致富“金洼地”。 据了解,自2015年郑州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驻煤窑沟村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完成村道升级改造、太阳能路灯安装、村庄美化靓化、完成河道治理、打深水井一眼、铺设自来水管网等;筹集资金3万余元建立环境爱心超市,为农民致富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煤窑沟村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我们将围绕‘生态农业、美丽乡村、旅游观光’三大主题,调动村民致富强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村向生态、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通过2~3年的努力,全力把煤窑沟村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民幸福安康的美丽乡村。”马海红说。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