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3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有限的财政资金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应?为缓解收支矛盾、破解发展难题,近年来,市财政局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了助推重大项目落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的积极效应。 做强产业运作集团 围绕服务我市重点产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引入,该局做大做强产业运作集团,组建完成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大型产业运作集团——郑州市中融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整合不同主体优势,构建了“产业园区+基金管理+融资担保+股权直投”的业务体系。 公司成立以来,联合阿里巴巴集团成立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服务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联合紫光集团成立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引入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落地我市;联合省、市、区国有投资公司组建黄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搭建鲲鹏软件生态创新中心,服务我市数字产业发展…… 用好基金杠杆作用 围绕发挥基金的资源汇聚功能和杠杆撬动作用,构建完善政府投资基金运作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和知名创投机构加大对我市重点产业领域投入。 2014年以来,市财政逐步构建了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为核心,“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并按照“两条腿走路”的谋划,首批设立了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大数据三个领域共90亿元规模的产业子基金,和总规模350亿元的县域子基金。 截至目前,市本级已设立政府投资母基金3支,总规模229.9亿元;参股设立子基金8个,总规模318.1亿元,投资项目53个。 15亿应急资金助企业渡难关 为纾解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临时资金周转困难,市财政组织各县(市)区财政共同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郑州市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周转资金,及时帮助企业应对资金链断裂风险。截至目前,我市应急转贷资金已接收100多家企业申请,累计完成资金投放约5.42亿元,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作用,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发展。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