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年的担当 就是青春中国的力量
新G107公路生态廊道 绿化项目拟下月开工
“正观·青年派”选拔大赛决赛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来郑州调研立法工作
第四届“强网杯” 线上赛在郑启动
住建部调研郑州市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流浪地球》: 中国视角下的科幻宇宙
《少年的你》: 直面青春的现实关怀
今 日 推 荐
郑州青年讲师团举行 今年首场线下宣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问战“疫”、二问当下、三问未来,“青春三问”他们铿锵作答
青年的担当 就是青春中国的力量
听海内外大学生诉说家国情怀彰显责任担当
留学生佳莱展示才艺

(上接一版)孙雨晨,是一名在武汉大学读书的郑州女孩,此次疫情期间,她亲历了整个过程,她说:“我亲眼看到这一切的发生,我感受到逆行者的伟大,也感受到举国上下同战‘疫’的众志成城。”

郑州大学新闻学专业李非凡的理想,就是做一名称职的记者。在战“疫”期间,他看到身处一线的记者发回一条条感人至深又振奋人心的消息,更加坚定了他的职业理想。他说:“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我不仅希望,更相信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拿着话筒站在镜头前,说出:本台记者李非凡,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Amy是一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留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当她历经数十个小时终于落地郑州的那一瞬间,她落泪了。她说:“国内能在短时间内如此迅速地控制疫情,多亏了举国上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一声令下,全国驰援武汉无怨无悔。多亏了正确的防疫措施和全民的配合,上下一心,隔离病毒坚定坚决,让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中国战‘疫’成效让世界刮目相看,让我们这些海外留学生深感骄傲和自豪!”

一个个暖心故事,一句句铿锵话语,选手们讲述战“疫”故事,彰显着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

放飞青春梦想 绽放青春年华

选手们来自世界各地,有专程来中国学习功夫的美国女孩,有喜欢中国文化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有痴迷于中国方块字、抑扬顿挫中国话的泰国学生,也有沉醉于唐诗宋词中的印度尼西亚学子,还有在不同国家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或许有众多不同,但他们都是17~22岁的青年学子。

对于青春,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定义:

来自美国的Malkin Shaina Rose(中文名:麦娜娜)是一个喜欢吃河南烩面、喜欢中国功夫的活泼女孩,她说:“我喜欢中国文化,也喜欢郑州,这个地方很美,这里的人们很友好、很努力。”

巴基斯坦籍的在郑留学生Jamal Laiba(中文名:佳莱)自信满满,她发出了这样的宣言:“我要认真修炼本领,我要成为年轻人中的榜样。”

来自泰国的留学生Khammona Khanchan(中文名:金林俊)喜欢中国歌曲,他用还不太熟练的中文说:“青年人要积极创造新的东西,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Felix Goffery,一个印度尼西亚小伙子,他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叫王志龙,他说:“我希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有耐心、勇气,我应该努力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

郑州女孩梁贝贝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刚满18岁的她说:“愿中国青年,都能担当起今日之责任,不负时代使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未来也能扛起守护祖国、守护众生的责任,做自己的英雄、家的英雄和国家的英雄。”

下午的才艺表演一样精彩纷呈,可谓横贯东西、纵贯南北——既有拿出国家特色舞蹈的巴基斯坦姑娘,也有挥洒中国功夫的美国女孩儿;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演奏,也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古筝表演;既有慷慨激昂的诗朗诵,也有惟妙惟肖的英文动画配音;既有激情飞扬的动感舞蹈,也有安静唯美的吉他弹唱……选手们尽展所长,赢得掌声如雷。

如此赛事 让人内心澎湃

一天的演出,紧张明快却又目不暇接。

担当评委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系副教授崔晓静全程观看了比赛。她说,这是一场多维度的比赛,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再现和创新,也有国外文化的引进和传播;这是一场充满温暖的比赛,能感受到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责任敢当;这是一场有“高度”的比赛,选手们演讲和才艺表演均显示了一定的水平。

“这样的比赛,让我感觉内心澎湃。”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贾琳感慨不已,“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感受到也聆听到当下青年的梦想。”她说,参赛选手很多是00后,几年前他们还只是父母前面撒娇的孩子,而今,他们已经站在这样的平台上,用他们的思想和逻辑发出青春的呐喊。

18时,大赛评选出获奖者,并向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及奖金。18时5分,38名选手齐聚舞台,高歌一曲《我相信》,激昂的声音,久久绕梁——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周 甬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