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警旗高扬,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
使用ECMO支持长达111天 62岁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
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 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全国遴选“最美公务员”
受疫情影响 “小眼镜”明显增多
截至7月全国共批捕 涉疫刑事犯罪5797人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有一线希望就不惜一切代价 救!
使用ECMO支持长达111天 62岁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

新华社广州8月27日电(记者 徐弘毅)记者从广州市政府新闻办27日举行的新闻采访活动上获悉,一位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的新冠肺炎患者当天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出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向媒体介绍了患者情况。据介绍,患者为62岁男性,1月底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并转入有关医院,之后病情恶化,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于2月初被转运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月9日开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

钟南山介绍,该患者肥胖,还合并有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基础疾病,救治难度大。据医院方面介绍,由于病理性肥胖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没有公认的治疗流程或者可以参考的治疗方案,病毒不仅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而且对凝血系统造成很大打击。

挺过最初的三个月,患者的病情有了好转迹象。5月29日,患者顺利撤下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7月2日患者拔除气管插管。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患者身体逐渐恢复。

“做体外膜肺氧合有风险,它把患者的静脉血引出来,通过一个氧合器,再通过机器输回到另外一条静脉。这很容易引起出血,也很容易引起凝血,还可能引起感染,这三个‘关’是很困难的。”钟南山介绍说,“在救治过程中,重症医学科团队非常努力。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