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远去的扳罾
放鹤云千顷 卷帘花万重(书法) 方晓春
摸爬叉
伏牛山中一农妇
苍山如铁(国画) 汪峻岭
《基本演绎法》:帮人们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
甘洒热血写春秋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远去的扳罾

♣ 殷雪林

今夏雨水特别多,进入七月份,雨更是一直连绵不断,流经县城一向枯瘦的小潢河陡然发起水来。一个雨后初霁的傍晚去看水汛,路过郊外小潢河上的彩虹桥,突然看到桥下一个回水湾的二三浅滩处,有几人正各操扳网在浑浊的河水里捉鱼。这多年不见守株待兔式的捕鱼方式,吸引了岸上许多人观看。

我的家乡在豫东南的江淮间,雨水丰沛,在1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着五条大大小小的河流,而且在它的怀抱里渠、塘、湖、堰遍布,素有小江南的美誉,水美鱼肥,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俗话说:水无三日寡,水多自然穿梭蹦跳的鱼儿也多。在过去缺衣少食的岁月里,有几家没有捕过鱼摸过虾改善一下寡淡的生活呢?

姥姥家临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清清的河水日夜涓涓流淌。小村又被一条大堰围着,称为水围子,那时在我们家乡的乡村常见这种居住方式,生活在不离水的环境中,不光是取水用水方便,劳动之余,捕鱼也是家家习以为常的事。所以不论你走进哪家哪户的农家小院里,屋角和墙上不光是挂着几件农具,往往也会有几种捕鱼工具。这些捕鱼工具里最让我熟悉的是渔叉、渔罩、渔笼,还有各种网类,如撒网、扒网、拉网、粘网、栅网等,有一种很普通却历史非常悠久的网具,它就是扳网。

扳网也叫扳罾,这是一个出自遥远而古老的名字,据说在两三千年前的古代先民就已经使用这种渔具捕鱼了,流传至今名字依然,样式基本没变。扳罾的做法并不复杂,竹园里砍两根手指粗和一根擀面杖粗的三根竹竿,削去枝叶,截断杆梢,细的两根分别在油灯下塑成圆弧状,逢中十字交叉绑定,作为支架,然后在四只脚扎上一大块方形渔网,粗的一根长竹竿固定在支架中间,作为架杆,杆头再系上一条结实的绳子,就算大功告成。

那个时候,舅舅二十来岁,正是青春好年华,他不光各种庄稼活驾轻就熟,捉鱼也是一把好手,家里捉鱼的工具应有尽有,就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最喜欢看他撒网捕鱼,用撒网捉鱼是最难的捕鱼方式之一,一张软绵绵的撒网抓在手里,不说捕鱼了,能把它撒开,没有本事,那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可撒网到了舅舅手里,马上变得轻巧自如,撒时姿势还矫健优美,就像是在表演一段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舞蹈一样。

扳罾捕鱼,最好是夏季,夏天雨水丰富,等到雨下得大河发水小河满,稻田开始不断往外漫水,汇入田沟的水流哗哗唱着歌儿把塘堰塞得满满当当的时候,就轮到扳罾大显身手了。因为鱼儿有逐活水的习性,新鲜的水流注入这些水中,鱼儿欢蹦乱跳就会争先恐后往活水处游来。此时水中又变得浑浊不清,鱼儿视力受限,扳罾就可大大发挥它的作用。雨中农闲,农人是不会错过这捉鱼大好时机的,很多人开始在家忙着收拾扳罾,因为平时不用就会拆卸收藏起来,用时再扎起,拾掇好了,扛起扳罾就迫不及待地向喧哗的小河和塘堰跑去。

那时候,我最爱背着渔篓跟在舅舅屁股后帮他打下手。舅舅的扳罾做得比别人的都要宽大,网底铺开,差不多有一间土屋的大半面墙大。舅舅一来到水边,瞅一眼就知道往哪下网容易捕到鱼。起网时也很有讲究,先慢慢拉,让网中鱼儿感觉不到危险,以免受惊吓蹦跳逃窜。等到渔网一露头,快速抬离水面,这时再机灵的鱼儿陷在网中,也只有干蹦跶的份了。跟舅舅一起捕鱼次数多了,我也熟悉了舅舅用扳罾捕鱼的一些经验:必须避开水草交织的水域,下网时最好在河中的回水弯、塘中的新水来处和水流流动处或湖里树荫下,这些都是鱼儿高兴去的地方。所以不管湍急浑黄的小河里还是水波凌凌的塘堰中,舅舅每每都大有所获。

看久了,我对捉鱼心里直痒痒,舅舅就给我做了几只袖珍版的扳罾,网底有小桌面大,只能和小伙伴们在浅水边捉些小鱼小虾。时间长了,当小鱼小虾也变得狡猾难以捉到时,舅舅支招来了,滩里摸几只河蚌,敲开蚌壳,将蚌肉拴在网底,出人意料,再捉时效果出奇地好。

如今,城外河边难得一见扳罾捕鱼,稀罕的同时,恍惚时光倒流,那一起一落间,流逝的是时光,也勾起了我无尽的乡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