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马甲”助力文明出行
听“最美教师”讲述“最美故事”
荥阳举办中国农民 丰收节摄影大赛
郑州园博园对教师免费开放
教师节主题文化车厢亮相
巩义发放首张 “一网通办”营业执照
我和老师换角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听“最美教师”讲述“最美故事”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张勤

人们常说,他们是春蚕、是蜡烛、是温暖人心的春风、是指引灵魂的灯塔……可他们自己却说,用心付出,只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们,总是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平凡与光荣。

值此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请跟随郑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你我身边的“最美教师”,倾听他们背后动人的故事。

黄永红

做老师 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从1991年到2020年,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高级教师黄永红的29年职业生涯显得单调又丰厚:单调,是因为这长长的29年,她一直站在小小三尺讲台上;丰厚,是因为这长长的29年,她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桃李英才……她却始终说:做老师,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1991年,黄永红刚刚大学毕业,带着对教师职业的满腔热忱和憧憬,她一头扎进了英语教学工作:课堂上,她关注每一个同学学习状态,不断钻研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下,她留心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用细腻的爱心,为孩子们撑起前行的勇气。

人们总说,工作干久了,职业倦怠在所难免。可黄永红的29年教学生涯始终灼热如火。

29年的坚守,换来硕果累累:高级教师、优秀辅导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赞誉,黄老师最看重的,却是学生们发自内心当她是“黄妈妈”。

在四中,黄老师的细心人所共知:大雪天,学校的水管冰冻了,她就掐着时间点烧好热水,趁着课间一趟一趟给孩子们送热水;疫情防控期间,父母奋战在医护一线的学生文雅涵无人陪伴,黄老师就从早到晚时刻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们上网课急需课本,她就自己化身“快递小哥”送上门去;为了严格管教孩子,学生家长曾亲手把戒尺送到她的手中,可黄老师却用温暖的拥抱,融化了孩子们的心结……就这样,她一点一滴的付出被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毕业后,有孩子自己写了歌悄悄发在网上:黄老师,你像是雨中红莲上的荷叶,你仿佛是冬夜永不熄灭的火焰……黄老师,我想用我的青春,换你的白发减少。

郭艳晓

见证成长 是一份最美的生命礼物

44岁的郭艳晓,是登封市北区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26年的教坛生涯,让她见证了无数幼苗的拔节向上,也收获了自身的不断圆满。郭艳晓说:能够见证成长,这是职业带给我最美的生命礼物。

2019年暑假,北区小学托管少林办中心小学,分校条件差,路途远,生源大部分为留守儿童或外来务工子弟。直到今天,郭艳晓还清晰地记得自己迈入那所乡村小学的情景:“当我第一眼看到小而略显简陋的校园,脑海里曾有一闪念的犹疑,可随后我看到,孩子们一双双闪亮的眼睛,充满憧憬、渴望和热烈,一瞬间,心底升腾起无限的心疼和期许。我暗暗下定决心,未来我必将竭尽全力,把阅读的种子撒到这片土地上,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开阔视野。”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身为分校教学负责人,郭老师在授课之余,还带领着老师们一起开展教学研讨,不断策划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科活动,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打开了一扇扇多姿多彩的窗,充分激发起学生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临,在孩子们居家学习的日子里,郭老师除了更加关注他们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结合新冠疫情背景,设计了一系列适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单:了解历史上的疫情、绘制抗击疫情群英谱、新冠病毒防范系列绘本、蒜宝宝成长记等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居家学习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在学生关注社会、了解自然的过程中,爱祖国、爱人民的德育目标也润物无声。

为了尽可能减少网课对孩子们眼睛的伤害,新课本一到手,不会开车的她,就骑着电动车,在乡村的小路上来往奔波。有一次,她骑行往返四十余里,才把课本送到学生手中。在村口卡点前,看到两个孩子寒风中等待的身影,郭老师的泪水夺眶而出,她坦言:“想到这两个孩子为了求学每天都要长途跋涉奔波,身为老师,我怎能不尽心、不尽力。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为此付出,无怨无悔!”

闫红霞

喜欢在讲台上看孩子们的笑脸

闫红霞是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小学的校长,同时她也是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既要管理学校各项事务,还要备课、上课,闫红霞却甘之如饴。因为她最喜欢的就是站在讲台上,看孩子们干净明媚的笑脸。

从1990年参加工作开始,闫红霞就一直和农村孩子在一起。一开始,她被分配到全乡唯一一所山沟里的学校,学校的位置虽偏远,道路虽崎岖,但她对即将开始的教育事业满怀信心和激情。通过不懈努力,她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习作教学中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2010年,航空港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数量从1所增加到36所。为提升港区的整体办学水平,2011年8月,区里响应郑州市教育局的号召,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作为骨干教师,闫红霞被委派到偏远的第十五小学任业务副校长。

初到第十五小学,她走近学生,和他们变成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家庭;走进老师,倾听他们的建议。她带领全体教师,开展全员家访,并以“培养优秀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为主题,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家长会上,她讲理念,说故事,做展示,提要求,孩子和父母共同签写承诺书。

改变,从那一刻悄然开始,美好,从那一刻无声蔓延。渐渐的,孩子们的小脸蛋干净了,胸前的红领巾鲜艳了,书包里的作业本平整了……两年的时间,这所学校的语数英期末考试综合成绩排名从原来的中下游一跃成为全区第一名。成绩公布的那一刻,许多老师留下了幸福的泪水,而她,也更加坚定了扎根农村小学,培养好农村娃的想法和信心。

2016年,闫红霞被调入第十小学,担任校长一职。为了给年轻教师做好表率,也为了不丢弃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她坚持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带一个班的语文课。同时,她和第十小学的老师们,一起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学习者的各项特征,确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从学生“学”的实情出发,以学定教,使教为学服务,开创了“幸福课堂”,让“办幸福教育,享幸福人生”的理念深入第十小学。

苏斌

带领学生们追寻足球梦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年轻人乐此不疲的奔跑。”正因为始终坚信这一点,脱下战绩辉煌的建业队队长的球衣后,苏斌来到郑州九中,成为学校足球队主教练。

如何让学生们爱上足球?

他组织开展郑州九中校园足球班级联赛,做到了班班有球队,班班有比赛。利用学校运动会组织足球趣味竞赛,创编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足球操大课间活动,成立了郑州九中足球社团,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活动,借助足球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可以说,苏斌将足球的火种播撒到更多孩子们的心间,让孩子们通过足球享受到运动的快乐。

校园足球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育人功能,苏斌借助足球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培养运动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届的一名毕业生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他一直不忘苏老师的教诲,做一名对社会有用之人。疫情防控期间他得知学校复学需要大量防疫消毒物资后,为母校捐赠了紧缺的防疫消毒物资,真正完成了一名教育工作者道德情操的传承。

如何将校园足球带到高处?苏斌依托郑州九中初中部组建U12—U14三个年龄段梯队,与高中三个年龄段相加共有六个不同年龄段校园足球梯队、百余名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员,初步建立九中特色的青训体系。他大胆创新,创造条件赴德国、荷兰、西班牙等足球强国拉练,学习先进的执教理念,让运动员感受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技战术打法。正是这些探索和尝试打造出了特色鲜明的校园足球“九中模式”

从2010年来到郑州九中至今,苏斌不断探索、静心育人,不仅激发了学校足球的活力,形成了九中特色的校园足球模式,也成了郑州、河南校园足球的代表,是全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和先行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