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围绕人才需求完善人才政策 努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我市谋划打造“一廊两翼 四区多点”科创空间格局
河洛汇流天下闻
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厉行节约拒绝浪费引领文明新风尚
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 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三年内乡镇以上区域实现5G全覆盖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颂歌——中原回响”沿黄实地探访活动 郑州站·巩义篇
河洛汇流天下闻
巩义段是领略黄河壮美风貌的首选之地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张子明 陈 思

怀山襄陵的黄河之水潜昆仑、出积石,登龙门、凌砥柱,一路奔腾,终于在郑州巩义境内“逾洛汭而扬波”。

如果说此时的黄河有着冲向平原的舒缓与博大,黄河巩义段的34公里的河道,则是郑州境内最早领略到“一条大河波浪宽”壮美风貌的首选之地。

巩义黄河段地处黄河中游下首,上起巩义市康店镇徐柏坡村,下至巩义市河洛镇的英峪村,流经康店镇、河洛镇、站街镇三镇25个行政村,其间有伊洛河在境内注入,“河洛汇流”天下闻名。

依嵩岳、邻黄河,伊洛河与黄河在这里交汇,孕育出辉煌灿烂的河洛文化——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厚的文旅资源,郑州西部的巩义,经过一场又一场“硬仗、难仗”,逐渐发展成黄河流域一颗灿烂迷人的“河洛明珠”。

一个个耀眼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巩义的荣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洛文化的摇篮、诗圣杜甫的故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带给巩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

一年来,巩义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树立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缔造了一串串令郑州骄傲,让河南、全国瞩目的成就,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硬仗、难仗,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

郑州报业集团、郑州日报社“黄河颂歌——中原回响”沿黄实地探访活动中,记者一行在巩义上邙岭、登神堤,进企业、访农户,无不感受到“生态优先”带来的改变,处处触摸到高质量发展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南部造林、北部治水。巩义先后谋划实施总投资53.9亿元的生态水系项目和35亿元的国储林项目,“绿水”“青山”为引领,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土绿化提速、“四水同治”、矿山修复治理等,城镇生态稳步提升。

工业转型升级,科技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当前,巩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有14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

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累计谋划实施项目374项,完成投资306亿元,受益群众数万人。

文旅创新发展。作为全省旅游转型发展工作的先进标杆,巩义近年来游客接待量呈井喷式增长,2019年达1742万人次,综合收入与2016年比增长了近6倍,创造了全省旅游的“巩义速度”。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浩荡东风,巩义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吹响了催人奋进“冲锋号”:突出“生态美、文化美、人居美、产业美”,强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旅城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美丽新巩义,努力在郑州“西美”战略布局中挑大梁、走前头、作表率。

采访结束时,巩义相关部门一份令人振奋的“蓝图”展现在记者面前:深入挖掘沿黄河文化特色和内涵,全力推进沿黄重点项目建设。

依托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双槐树遗址、河洛汇流处等沿河景区景点及文化遗存,深挖豫商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河洛文化,实施伊洛河行船码头、康百万河洛文化城、黄河湿地公园等重大综合文旅项目;推进白瓷博物馆、杜甫文化博物馆、三彩文化展示中心、河洛文化展示中心等博物馆(中心)项目建设。

我们相信,作为连通古今的文化河、风景宜人的生态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将在巩义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出更多、更深的影响和作用,让人民感受到“幸福河”的巨大魅力! (相关报道见5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