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遇见“百花”遇见“你”
田径全锦赛今开赛 河南健儿争创佳绩
本土电影《宛城之战》25日郑州首映
精品曲剧《小小把城官》即将上演
“国无双品”景日昣
半场崩盘负深圳 建业遭遇四连败
法甲上演“全武行” 内马尔等5人染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无双品”景日昣

“嵩阳先生”耿介的背影还未走远,他的学生就已接过老师的接力棒,在扬正气、弘国学的路上疾步前行。在登封大冶镇,耸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像,纪念的正是耿介先生的弟子、乾隆帝恩师、清代名儒景日昣。

1661年,景日昣(字冬旸,号嵩崖)出生于登封大冶镇,一贫如洗的家境却不妨碍他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史料记载他天资聪颖,随父亲就读于私塾,12岁就考中秀才、14岁成为由政府发放粮食的廪生,由于成绩优异,15岁被选入嵩阳书院,师从耿介、汤斌等名师,很快又成为嵩阳书院的“高才生”。

30岁那年,景日昣从举人考取进士,随后被康熙初派到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任县令,“正人君子”的特点在此期间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立堂规、平狱冤、减民赋、治水灾、建学堂,把一向难治的穷乱高要县,治理成为经济繁荣、夜不闭户的“先进县”。这还不止,当年广东发生特大洪水,西江大堤决裂,景日昣抱着沙石亲自上阵。决堤后,高要县城四门进水,灾民没有饭吃,景日昣乘舟送食,救了两万多人,灾后又动员修筑“景福大堤”,至今仍为其西江屏障,高要人民为其立碑建祠以示敬意。

以上事迹可以看出,景日昣绝对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另一项“出名”的本领,竟然是医学。原来,在景日昣少年时期,母亲就病亡了,孝顺孩子景日昣从此立志好好学医、治病救人。在嵩阳书院求学时,除了做好自己的功课,更是挤出时间研究医学。进入朝廷工作后,他还曾利用自己的医学本领治好了康熙皇后的怪病,从此更是名声大振。景日昣把自己的学医所得写成《嵩崖尊生》,这部综合性医书全书15卷。分气机、诊视、药性、论治等多个部分,以歌诀的形式分析脉法,按草、木、果、壳、蔬、血肉、金石7类介绍276味药物的性味功能,列中风、中暑、中湿及咳嗽、痰饮、血症等内伤杂病90余种……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切于实用,成书后广为流传,多次刊刻,传入日本后享有盛誉。学霸写起医书来果然更为通俗好读,易于流传。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很优秀,景日昣一路走来,做过的官职也是丰富多彩,历任江南、陕西、河南、汾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大仆寺少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副都御史,后升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赐资政大夫,加礼部尚书衔,三次主持科考,掌管过大清帝国的教育、文化和外交工作……在一系列头衔中,“乾隆帝恩师”这个光环很亮,更重要的是,作为弘历启蒙老师的景日昣丝毫没有迎合之心,而是严格要求,经常因为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而惩罚他。

雍正三年,64岁的景日昣告老还乡,隐居于嵩阳书院附近的逍遥谷,继续著述立传、登堂教学。除了大名鼎鼎的《嵩崖尊生》,《嵩崖制义》《嵩崖易义》《说嵩》《崧台书》《嵩崖学凡》等书流传于世,其中,《说嵩》更是被誉为嵩山的“百科全书”,一句“少林者,少室之林也”,为少林缘何为“少林”定下了调门。

乾隆登基后游览中岳,怀念老师景日昣,亲自题写了三块匾额,“景氏祠”“正人君子”“国无双品”。正人君子,举国无双——这或许是除了乾隆帝外,也是他造福过的百姓、救过的病人、教过的学生共同的评价。 本报记者 左丽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