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年探索, 郑州绿博园走出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年探索, 郑州绿博园走出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初秋,走进郑州绿博园,秋高气爽,绿树成荫,百日菊、柳叶马鞭草等组成的五彩花海让人沉醉。这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土地已成为市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感受生态建设成果的好去处。

不知不觉,自2010年9月26日开园至今,郑州绿博园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来,常来这里休闲的人们在一次次游览中感受到“颜值”与“气质”兼修的绿博园正变得越来越美。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绿博园越来越美的背后是园区管理者多年来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筑牢根基 做好生态大文章

总面积近3000亩的郑州绿博园,是作为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的主会场和核心成果展示区建设的。从2009年8月26日正式奠基,建设历时一年零一个月,建设者们不舍昼夜,战严寒斗酷暑,用业内称赞的“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担当奉献”的绿博精神,把一马平川的沙荒地变成了融汇古今生态文化智慧的大型森林主题公园。

2010年9月26日,郑州绿博园正式开园。郑州绿博园规划设计立足生态性、注重示范性、拓展休闲性、彰显文化性和科技性,融入了绿色生命、绿色生活、绿色经济、绿色家园和绿色科技的理念,充分体现“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的主题。全国各地、各行业绿化建设成就和特色在这里得到展示。园区汇聚的99个国内外精品园林景观建筑展园,撷取了海内外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和建园风格精华,或有苏杭之婉约,或有北国之大气,或有沿海之温润,或有西域之豪情,各具特色,引人流连。郑州绿博园,成为弘扬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普及国土绿化知识的教育基地。

作为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为郑州留下的宝贵生态财富,“绿色”是郑州绿博园最亮的底色。郑州绿博园重点依托园区绿色资源,精心加强园区植物管护,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高地。

郑州绿博园植被资源丰富,拥有各种植物800余种,汇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珍稀花卉苗木。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杜仲等13种;三级保护植物3种。园区中心的枫湖碧波荡漾,如一片巨型枫叶飘落在绿色的海洋之中。枫湖四周水绿交融、坡岛交接的众多水系构成了广阔的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白鹭、野鸭等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经检测,郑州绿博园的负离子含量达3000以上,最高区域达1万以上。郑州绿博园内大量的植被在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净化空气污染、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良好的生态作用,促进了周边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绿博园放松身心、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郑州绿博园以碧水绿树、蓝天净地竖起生态文明新标杆,成为郑州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国土绿化,林业人是内行。但要如何把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为郑州市民留下的宝贵生态财富管理好、保护好、发展好,使其实现良性循坏,更好地为郑州乃至省内外的人们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这对绿博园的管理者来说是常做常新的课题。

十年来,他们以归零的心态,认真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围绕提升郑州绿博园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内抓建设重管理,对外抓营销树形象,推动园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在郑州市林业局的领导下,郑州绿博园管理中心一切从游客舒适度、满意度出发,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开展管理培训,提升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构建立体式管理、网络化服务,大力推进郑州绿博园旅游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三大重点工作,把“精心、精细、精准”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用心打造游客满意的精品景区,给游客带来美好的身心感知和旅途体验,逐步摸索出“特色生存、绿色发展”的特色管理模式。相继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标准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标准化已成为景区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已成为旅游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自2013年初,郑州绿博园全面引入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了涵盖513项标准的郑州绿博园旅游标准化管理标准体系,涉及服务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标准化规范了郑州绿博园的内部管理,提升了职工的内在素质。郑州绿博园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河南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在全省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方面处于前列。

精细管理,优化景观品质。围绕精细管理,郑州绿博园健全完善养护工作流程、考核制度,做到了卫生无死角;专业管护人员300余人实行区域化管理,定人定岗定责,确保各养护制度执行到位;及时跟踪植物生长情况,对植物养护情况登记造册,植物管护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精心设计,常绿植物混搭落叶植物,伴以雕塑、砖块、石子等元素,不断打造花境景观。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了园林品位,游客游玩时有了“人在园中走,宛如画中游”的美好感觉。

文明服务,提升口碑形象。服务是旅游业的立身之本。郑州绿博园一切以游客的需求为中心,不断改进服务设施。引进绿博生态餐厅、老家味道餐饮场所,增加休闲座椅、休闲长廊等休闲场所,建设“勇敢者道路”“趣桥世界”“动物园”“嬉水乐园”等娱乐游玩项目,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安装智能入园、智能候车、智能讲解等智能设备,全面实施温馨服务工程,提高游客的舒适度、满意度。硬件提升,软件同步。郑州绿博园要求职工在工作中注重细节,规范着装,佩证上岗,说普通话,讲文明语,以美好的形象面对游客。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全面提升了郑州绿博园的旅游口碑和形象。在旅游管理部门每季度游客满意度调查中,郑州绿博园作为全市10个固定满意度抽样调查单位之一,均名列前茅,游客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如今,郑州绿博园的运营状态在全国绿博园中首屈一指,园区已接待游客1100余万人,成功实现由会议展览型园区向旅游经营型园区的转变。

文化铸魂 品牌打造增影响

如果说生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之根本,那么文化就是其发展之灵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构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

在做好绿色文章的同时,郑州绿博园依托生态优势,着力培育文化品牌,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植物文化是郑州绿博园的特色优势。为提升园区文化氛围,打造有生命、能沉淀的植物文化,郑州绿博园以造型雕塑与植物景观相结合的形式,展现植物中蕴含的历史、传说、典故、人文、诗词等内容,普及植物知识,引领受众感知植物的风姿、形态、功能、价值,传播植物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郑州绿博园着力弘扬的重要内容。郑州绿博园深度挖掘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手段、打造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我们的节日”,郑州绿博园与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积极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民间艺术展、剪纸艺术展、中原花馍艺术展、全国傩舞展演、中秋民俗文化艺术展等活动。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郑州绿博园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标志性基地之一,郑州绿博园的中秋文化节经批准上升为中国(郑州)中秋文化节,成为国家级的节庆活动。郑州绿博园已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新平台和窗口。

花卉文化在绿博园得以实现时代演绎。开园伊始,郑州绿博园就将打造四季花海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依托春节、清明、国庆等节日,打造了“问花节”、蝴蝶兰展、国庆菊展、迎新春室内花展等特色赏花活动。“问花节”是郑州绿博园花展品牌的灵魂所在,园区依托传统的花卉文化,融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以花喻情、以花喻爱,传递人间“真、善、美”的和谐之道。目前,“问花节”已成为河南省内知名的花展活动品牌。

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服务为要,郑州绿博园的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大。

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新发展起点上的郑州,正加快推进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助力郑州从“绿城”向“绿都”跨越?如何发挥文化特色,在新时代讲好郑州故事、黄河文化故事?郑州绿博园也在努力探索。瞄准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文明和传统文化展示平台,郑州绿博园将持续发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相信下一个十年,郑州绿博园一定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岳睿 宋剑丽

提高标准 管理服务大提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