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认真学思践悟 扎实历练成长
路院共治共建 共享“幸福棉纺”
首批重点培育百名教师 加速义务教育质量提升
副驾驶不系安全带开罚
环卫工人的郑州情
小乘客吃奶片被卡 公交车长紧急施救
今起地铁运力再提升
一面有温度的“爱心墙”
两位耄耋老人相继摔倒 幸遇巡防队员及时帮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路院共治共建 共享“幸福棉纺”
五棉北院,老邻居们一起健身其乐融融

本报记者 孙志刚 文/图

10月20日,正午的阳光暖暖地洒在五棉北院,古色古香的“轩雨亭”下,满头白发的秦全润老人正在织毛衣。“阿姨,你这眼神儿挺好的。”记者走上前跟老人聊起了家常。“74岁了,有时候也看不清。”秦阿姨说。围墙外的嵩山路上车水马龙,苏式建筑隔挡的院子内却如世外桃源,花草葱茏,老人享受着安静的时光。

旁边的健身器材前,72岁的陈桂兰和65岁的陈春萍——这对儿年轻时同一车间的老搭档聊得正欢。昔日上下级,如今老邻居。几十年同住一个院,一起说、一起笑其乐融融。陈春萍边锻炼,边回忆着陈桂兰关照她的点点滴滴。花草无语,人间有情,欢声笑语在两栋粉饰一新的楼房之间流淌。

两个月前的改造伊始,同样的地方,场景天壤之别。那时居民在小马扎恳谈会上谈改造意见。“没问题!一定按你们的意见改。”居民的意见五花八门,有私搭乱建不想让拆,防盗网突出的不想让动……“动不动、拆不拆要看群众意见,少数服从多数。”眼前草木葱茏、繁花似锦的景象不用说,拆不动的都拆了,各种意见和建议都化成了眼前小院的安宁。

“双改”换来的是居民的幸福感,但改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一栋楼入口,因有一户残疾人,社区要铺个坡道。“不能因为他一个人铺坡道。”有邻居提出反对意见。“关爱残疾人,这是国家政策!”街道办坚定立场。在五棉北院,像给残疾人铺坡道这样的暖心细节很多。新装路灯953盏不仅亮灯,灯罩上绣着象征棉纺的棉花团;亭榭回廊、竹园、小景,随处可见;嵩山路临街的苏式建筑灰白相间,空调室外机整齐划一还镂空设计了“国棉1956”;家家户户换上的断桥钢化玻璃窗高大上。“不花群众一分钱,全部政府投入。”居民李霞感叹遇到党的好政策。棉纺路街道首创的“路院共治”封堵不必要出入口,将“四面透风”的小区科学规划进出口,电子门禁管理还防盗。疏通道路打通断头路、梗阻路,拆除不必要的楼栋门柱,让小区通行更顺畅。

一条棉纺路,半部郑州史。棉纺路从东到西,分布着原国棉一、三、四、五、六厂,路北是生产区,路南是生活区,曾见证了郑州工业历史的辉煌,如今苏式建筑、门楼牌坊、棉纺情怀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三厂中街中心,一台63寸有梭织机伫立中央,放大的铜质巨型梭子令人震撼。当前,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正在进行。“10月10日开始签约,10天时间,房屋搬空826户,占比81%。三厂生活区还是居民的家,虽然他们搬走了,等建好了招商,老居民优先。”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4亿元,一期改造范围主要涵盖三厂中街及生活区北部两个苏式建筑围合区,占地约6.5万平方米。区域内包括:中街全长426米,宽34米;地上建筑27栋,其中居民楼24栋,非居民楼3栋;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文化街区综合改造,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郑州纺织工业做出贡献的建设者提升生活品质。同时,通过重现纺织工业城“三生”,融合历史风貌,彰显文化自信,激发郑州未来发展的磅礴动力。该项目涵盖多元消费场景,通过产业注入直接增加就业岗位和生产总值,能够充分带动区域消费升级与社会经济转型,将有效促进地区经济活力,一幅老棉纺厂新生的绚丽画卷正缓缓展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