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兴在趣方逸
过故人庄(书法) 钟海涛
重阳节的菊花糕
马桶的来历
《人间向暖》:闽南文化的风情盛宴
秋韵黄柏山(国画) 王清健
父亲的一亩三分地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兴在趣方逸

♣ 韩心泽

日常我们习惯把兴趣和爱好混为一谈,其实兴趣只是一个人对一种艺术活动来电并产生兴致,情不自禁地行动起来持续去做,才算把兴趣转化成了爱好。而把兴趣爱好当作一种人生价值实现的取向,则可谓之“志趣”。

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兴趣爱好,无论贫穷富贵、生老病死,都愿意与之永伴,不背叛不抛弃。而能从事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的职业,并当作事业终生追求,其幸福感获得感堪比和自己真正倾心的爱人白首携老。可偏偏天不遂人愿,这世间兴趣爱好与职业并行不悖者估计十不足一,大多数人的兴趣爱好,只能成为自己工作或主业之外的自我消遣。

但兴趣爱好一旦产生,即恍若初恋,时时心向往之,很难割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即生的。古人总说,人的温饱不成问题后,会滋生一些不好的意念,其实一个人维持了温饱,最想的还是能不能用余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甚或把兴趣爱好干脆当成职业、事业来干。

如今,有温饱打底,有各种选秀舞台、展示平台的诱惑,越来越多忙忙碌碌终究庸庸碌碌的平凡人,都想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上彰显一些人生价值,也寻求一些人生慰藉。

我本不怎么看选秀节目,可偶尔看到前些年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节目,心下陡生的却是对志趣追求的另一番感慨。

志趣追求能让人获得不知疲倦的动能,并在释放这种动能的过程中获得美妙的人生感受。但“相声有新人”节目带来的阵阵笑声,也揭开了本该带给人最多快乐的相声背面,不少执着于此的相声艺人泪水洒湿的坎坷之路。底层相声艺人坚守这门传统艺术不易,尤其是办园子的更加不易,被淘汰的也多是这些艺人。为追求让人笑的事业,多少人曾在一次次失败与冷落中向隅而泣。其中有对父子档,年逾60的老相声艺人本想借助“相声有新人”的平台完成两个梦想:一是帮儿子挣一份前途;二是希望办相声园子不再赔钱。然而终因儿子资质平平,父子二人晋级不成黯然含泪离场,引得在场不少有相同经历的相声新人唏嘘不已、泪水难禁。

对相声艺人来说,用自己的快乐带给更多人快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能娱乐自己,却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娱乐别人。而对于大多数有某种志趣的人来说,聪明人下笨功夫更易成功,笨人下笨功夫成功却是小概率事件。况且,如今这个世界虽为普通人提供了越来越多展示才艺、才能的舞台与平台,也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但这个时代,好的不一定红,红的不一定好,召唤师郭德纲说的没错,有才艺还不行,没个懂经营的人替你筹划,获全国大奖你也照样火不起来,或至多只是不温不火。除了少数成功者外,大多数人单靠兴趣爱好混饭吃真的会越混越没饭吃。

兴趣爱好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自娱的闲情,有兴趣爱好并不等于有天赋,不把兴趣爱好做到一定层次就不能当饭吃,非要把志趣执着成职业,强自苦修苦撑,难免让不少志趣不能变现的人只落得一生悲情。

自娱为本,娱人为用。最重要的还是让兴趣爱好保持趣味并不致转化成生活的负担,执着而不执迷。比如爱好某种艺术,都得有几分资质打底,一份闲心加持,靠不断投入辅助、孜孜努力催化,若得一次机缘点化,或可登堂入室,渐被人恭维为某某家,方能于欣欣然间把这艺术成就为一番事业。

兴趣爱好更像氤氲在不太拮据的世俗生活之上的那股清逸之气。比如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就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奠定的物质生活底气,让文人士大夫更能超脱物质生活羁绊,只是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不为物役而不被法拘,成就了文人画的“士气”与“逸品”。再若不汲汲于成功,也会更敢于不拘形式,打破成法,使兴趣爱好回归玩的本质,进而不断玩出新花样、新境界,甚至无心插柳柳成荫,水到渠成,自然天成,收获大成功,迈入大境界!

在选秀舞台上,经常出现某门传统艺术,有才华的人越来越多,而这门艺术仍然难逃越来越没落的窘境。与“笑傲江湖”节目以让人笑为最高归旨的风格稍有不同的是,“相声有新人”有一份给更多相声新人展示才华的责任,目的在于提携新人,为此,郭德纲对不少相声艺人的坎坷遭际与窘境也时有悲悯之色。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满,整个相声界景气些,德云社的好日子才能更持久。也正因如此,表演形式“不够相声”的不少新人在“相声有新人”中过早退场,但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笑傲江湖”的舞台上后,却有不少人过关斩将大获成功,备受年轻观众追捧,引得笑声与掌声阵阵齐飞。对这些未在“相声有新人”中晋级的失败者来说,他们在更有观众缘的“笑傲江湖”取得成功并不让人意外!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