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兴在趣方逸
过故人庄(书法) 钟海涛
重阳节的菊花糕
马桶的来历
《人间向暖》:闽南文化的风情盛宴
秋韵黄柏山(国画) 王清健
父亲的一亩三分地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阳节的菊花糕

♣ 贾国勇

童年的天空是阴暗的,永远没有放晴的时候,总是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茅草庵永远是滴滴答答地漏着雨水。唯一给我留下快乐记忆的,是母亲在茅草庵前后种植的菊花——无论迁移多少次,无论住在什么地方,母亲总会想办法在房前屋后种上一簇簇的菊花。父亲靠偷偷地卖炒熟的咸花米养家糊口,对生活极度的悲观。日子过得不顺时,就会拿这些菊花出气,把菊花踢得七零八落,指责母亲在全家人吃不饱肚子的时候,还有心种这些花花草草。母亲呢,总是在父亲发完火情绪平静下来后,默默无言地去拾掇那些菊花,歪倒的一一扶正,露根的一一掩埋。

母亲生长在一个优裕的家庭,还在私塾里学习了文化知识,一举一动,有着大家闺秀的风范。由于受不了那个时代的命运多舛,她年纪轻轻地就患上了精神分裂,整日里疯疯癫癫到处乱跑。但是,记忆深处的文化知识如大地深处的泉水一样依然没有干涸,时不时地会浸润到生活中来。比如绣花,比如教我们背诵唐诗,比如给我们讲志怪故事,比如种植菊花,这些都是她在年轻时代留下的深深印痕。父亲呢,被生活的担子压迫得喘不过气来,除了借酒消愁,哪里还有心情欣赏菊花?

岁月的年轮不停地转动,转眼就到了秋天。菊花如同我们这些回流户的孩子,在别人瞧不起的目光中,在受尽欺凌的日子里,悄然开放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姐弟几个就会非常自豪地向小伙伴们炫耀,请他们来看我家的菊花,品味菊花的清香。母亲呢,则抽出时间把菊花瓣儿一片片地抽下来,轻轻地在水中冲洗干净,一部分用冰糖培了,做成菊花膏可以治咳嗽;一部分则泡了菊花水,揉搓成菊花泥,加入冰糖、鸡蛋等和成糕点面团,上锅蒸熟,就成了散发着菊花清香又香甜可口的菊花糕。

只是……这菊花糕要用小麦面来蒸,才能吃出特色的味道来。那个时候小麦面极贵,更要凭居民粮油证购买,像我们这种一没有户籍二没有粮食标准的人家,一年之中也只有春节的时候吃上几天小麦面。由于这个原因,母亲蒸的菊花糕数量有限。越是稀少越是珍贵,当菊花糕快要蒸熟的时候,会随着蒸气散发出袅袅的清香,我们姐弟几个早已经垂涎欲滴了,恨不得掀开锅盖来,先“抢”一个来吃。

每年吃菊花糕的时候,定是九九重阳节到了。这个时候,父亲也难得地闲下一天来,陪着一家人过重阳节。在我的印象中,在做菊花糕的日子里,母亲精神分裂的病症似乎痊愈了,不仅会精心地做菊花糕,还会举行她的品尝菊花糕仪式之旅:先把菊花糕端到奶奶面前,请奶奶先品尝;尔后,把剩下的菊花糕分给我们吃。吃菊花糕的时候,母亲非常神圣地告诉我们说,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更是小孩子的节日。就是要大家知道时光如梭,人会变得苍老。因此要在少年时发奋学习,青年时努力奋斗,才能有所作为,在这个社会上受到别人的尊敬。吃了菊花糕,小孩子就要学菊花不畏严寒也要绽放,无论是人的身体或是品质都要一年比一年高。

此时,母亲不再疯癫,变成了传经布道的圣母。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总会按时来到,可是父母亲早已经离我远去。但是,在我们吃菊花糕时母亲在叮嘱的话儿,我一直记在心中,并为之奋斗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