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 上一版3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民法典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
积极语用 释放语言创造潜能
“数字鸿沟”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记录在案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秦海林 马 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数字经济加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期。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素成为催生新发展动能的核心驱动力,数字要素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在数字经济驱动下,工业制造业将加速构建更加智慧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数字化也成为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并将持续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渗透释放增长潜力

数字产业化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2年我国5G通信产业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也将接近1000亿元。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等数字经济催生出的实体经济新业态在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产业数字化加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驱动下,各产业开始积极向更加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数字技术成为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到实体经济中,为产业的数字转型创造了必要条件。

新业态、新格局、新模式加速推进

自2015年以来,我国供需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将有效调动供给侧长期以来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构建循环往复的数据价值链,通过建立数据平台和数据生态,促进供给侧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同时整体提升供给侧创新能力和水平。随着信息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和数字资源价值的深度开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数字经济衍生出的新业态也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十四五”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传统产业和企业突破瓶颈、释放潜力将成为破局发力点。随着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持续深度融合,企业的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配置将更加优化,为有效化解企业供给过剩问题,降低供给成本,激发企业更大生产、创新活力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企业边界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也将逐渐虚化,使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个性化、精细化、多样化的新兴市场需求,提供更细分、更专业、更便利的服务。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还将激发市场衍生出网络办公、数字文化、智能生活等新的领域需求,并助力传统产业紧抓机遇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步入加速发展的数据化时代,数据要素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和运管模式创新将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数字技术支撑下,政府服务场景将更加丰富,政务数据治理将更加合理,政府架构、政府流程和政府服务将更加优化。政府将由职能驱动、被动服务向需求驱动、主动服务转变,由单向治理向共建共享治理转变,由人力分析向智能决策转变,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化运营转变。在新模式下,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履职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政府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将趋于现代化,从而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以及公共服务高效化的目标。

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驱动的带动下,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据要素价值得以体现,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数据开放共享缺乏有序规范、数据价值缺乏开发利用场景、数据管理缺乏安全保护机制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注重顶层设计,统筹部署数字中国建设。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数据挖掘、流通、应用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在数据要素的标准化、商业化、市场化等重点层面加快推动从底层数据挖掘到数据应用的标准体系制定和落地实施。二是完善管理机制,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权责,加强数据要素的统筹管理和全面应用,强化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统筹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区域数据中心集群。

夯实数字基础,加快数字新基建的进程。一是加快基础建设,面向数据要素应用载体需求,加快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注重能力提升,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高速化、智能化、泛在化演进,提高数据海量储存、高速传输、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释放数字创新价值潜力。一是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前沿数字技术研发力度,设置国家和地区相关科技重大专项,加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二是加快模式创新,持续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精准研判市场数字领域新需求,扶持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继续推进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创新融合应用。

健全协同机制,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一是完善政府协同,优化政府管理服务模式,整合管理资源,纵横打通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通道,推广自动化办公,创建高质量政务数据生态和流通体系。二是构建应用协同,加快电子政务等应用平台的开发推广及功能完善,强化政企互动,拉近政企距离,加强应用层面数据要素的开放共享。

挖掘数字价值,发挥数据要素倍增效应。一是提升认知水平,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注重领军企业培育,支持数字化产品大规模研发推广应用,提升数字资源和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度和认知度。二是加强推广应用,紧密结合“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催化作用和倍增效应。 (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