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以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大转变 助推全市1/2020-11/02/05/20201102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凝心聚力提升服务 一心一意加快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直机关开展“百名处长谈优化营商环境”活动
凝心聚力提升服务 一心一意加快发展

郑报全媒体记者 肖雅文 通讯员 范振宇 文/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才能够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在此创业兴业,企业活力才能够得到充分释放,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涌流。

3月13日,郑州市召开2020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牢群众至上、企业至上,尊重市场主体、尊重法律规则的强烈意识,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营商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思想认识问题。抓营商环境,首先要抓好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这正是机关党建工作的职责任务。市直机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市直机关单位开展了以大讨论、大走访、大检视、大攻坚为主要内容的“四项行动”,推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观念、角色、作风、效能等方面实现“四个转变”。

市直机关各单位纷纷对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进行再学习、再动员、再部署,一方面,狠抓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为企业开展“三送一强”活动,聚焦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将优化营商环境当作系统工程来做,通过“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强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行政审批改革等举措,在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

市直机关处室负责人在各自单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们的思想观念、作风能力对营商环境特别是政务服务环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今年7月下旬以来,市直机关工委在对市直单位集中调研过程中,开展“百名处长谈优化营商环境”活动,结合各单位职责任务,随机选定各部门主要业务处室负责人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谈了思想认识、主要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以下为部分市直机关处室负责人的发言摘要。

把“获得电力”新名片擦得更亮

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 谷欣

近年来,市发改委积极构建“时间短、环节少、造价低、服务优、便捷、透明”的客户办电新模式,企业办电用电获得感显著提升。“获得电力”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入编《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成为郑州新名片。

2019年、2020年先后出台两批次《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豁免清单》,大幅压缩办电总时长;政企业务联办,压减业务办理环节,将办电业务融入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全过程,与不动产登记中心产权变更业务和企业工商注册等业务实现联办,实现了“只进一扇门”目标;进一步扩展电网投资界面,在省内率先将低压接入容量由50千瓦提至160千瓦,实施零成本接入,2019年以来累计减少小微企业投资约1.29亿元;多策并举,不断推出用电惠民措施;拓展服务渠道,提升办电便利度,提供郑好办APP、网上国网APP、微信公众号等11种办电渠道;创新小微企业办电模式,取消审批,“一口对外、一办到底”供电方案零审批,加大投资,办电零成本。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电力接入效率和服务水平,把“获得电力”郑州名片擦得更亮,以实际行动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

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不动产抵押管理中心主任 孙野风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极大解决了群众多跑腿办登记问题。围绕“当场办、当天办”目标,再造登记流程,新设置了“一窗办理”窗口,形成了受理、审核、办证流水作业,确保22项单办业务在1小时内办,结集成了16个市直部门不动产登记相关数据,并入省、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实现82项数据共享;积极推动数据集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行“政银合作”模式,实现高频业务“一件事”“不见面”,将市不动产登记系统切入33家银行相关业务,实现贷款审核、不动产抵押登记、银行放款等环节“一件事”“不见面”;开启“交房即发证”业务,推动“全市通办”工作走深走实,将网签备案、测绘、验收、楼盘表推送、首次登记、首次转移等20个业务压缩成“一件事”,在全市各个网点均可办理,最大化方便群众。

下一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结合形势任务变化和群众需求,千方百计提升各项服务水平,努力当好不动产登记服务“店小二”,以实际行动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多措并举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便利的融资环境

市金融工作局四级调研员、银行保险处处长 高岩

今年以来,市金融局银行保险处立足金融协调服务职能,多措并举,为我市市场主体提供宽松、便利的融资环境。及时向银行发布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组织中小企业融资网络直播系列活动。

除此之外,市金融局银行保险处还推动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与市政府签约,3家银行将为郑州市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的专项授信规模,助力企业复工达产,并在服务“三农”、脱贫攻坚、中小微企业发展、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

加强金融招商引资服务,壮大金融机构集聚规模。积极落实市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入驻奖补政策,为符合政策的金融机构申请兑付1080万元奖补资金。年初以来,已吸引3家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了省级分公司。

下一步,市金融局银行保险处将进一步协调各家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全力争取总行在信贷规模、区域政策、重大项目融资审批等方面的支持,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餐桌安全

市农委质量监管处处长 杨清选

今年以来,市农委质量监管处立足自身职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让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和确保餐桌安全,作为服务群众、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源头管理;抓监测抽检,强化质量监管;抓品牌认证,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建立农业经营主体自检体系,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实行农产品包装标识、二维码追溯、产品检测合格证明,三品一标标志等多种形式的产地合格证产地准出制度。

按照“市场引导、品牌影响、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思路,市农委质量监管处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强化品牌培育,鼓励品牌认证。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种植业绿色食品认证实施免费环评、免费检测,加强证后监管,规范企业生产,切实维护好“三品一标”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下一步,在加强基地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市农委质量监管处将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工作水平。

共建共享共管 为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处长 董万胜

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以“共建、共享、共管”为支撑,与企业搭建沟通合作平台,推动工作落实。加强组织共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加强信息共享,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通过开展共建活动,深入企业摸清底数,制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相继为三全、思念、富士康等企业提供了专车定制服务;出动长途客车和公交车2782台次、货车17123辆次,运送复工复产人员50820人、货物281919吨;组织协调14家客运企业的321台通勤车辆恢复运营,为全市60余家复工复产企业提供通勤保障;为300余家货运和生产企业办理跨省通行证1489张。

梳理汇编国家、省、市关于支持交通运输企业加快恢复发展各项政策,累计向企业发放政策措施汇编2000余册;帮助市交运集团争取稳岗补贴4700余万元,推荐13家交通运输企业享受政府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政策。加强协作共管,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组织人员为全市68家“两客一危”运输企业、5931台车辆提供上门年检服务。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将强化责任担当,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郑州交通运输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优化创新环境 助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 史明全

市科技局高新处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N”科技创新政策,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将涉企科技资金支持机制由“竞争性项目”和“评审管理”逐步调整为“普惠性政策”和“条件审核”,加大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及高新技术企业首次认定奖励等资金支持力度。2019年度,全市1100余家企业获市级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近6亿元。2020年度,申报市级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企业已超过2400家,受益面将继续扩大。

加大政策宣讲及业务培训力度。成立宣讲培训小组,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科技政策宣讲及业务培训。提高审核效率。2020年前两批共审核推荐近1000家高企申报材料,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开发“郑州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科技计划管理”水平,实现科技计划和科技活动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简化申报流程,“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审核效率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提升服务水平,引导激励民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含“科”量,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金牌店小二” 服务商贸市场

市市场发展中心市场管理处处长 谢大力

市市场发展中心市场管理处紧紧围绕保障市民“菜篮子、米袋子”充足供应和价格稳定职责使命,以“金牌店小二”式的服务,助力商贸市场复工达效、经济复苏。

组织开展“送金融进市场”行动月活动,邀请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郑州银行等15家金融机构“摆摊设点”,促成150余家市场方和商户达成合作意向资金100多亿元。抓牢疫情防控解难题。协调指导银基商贸城和丹枫路农贸市场等80家市场,减免房租3.1亿余元;积极筹措并向市场、商户等发放口罩50余万只,消毒液260吨;上门服务1.3万余次,帮扶市场347家,解决问题1389个。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创新开展“复商兴市”系列活动,引导市场发放消费券、组织直播带货、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网红打卡地”,激发消费潜力,培育郑州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市场管理处将依托星级市场评定、诚信市场建设和集中约谈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和商户经营秩序,引导形成良好经营习惯;持续帮扶农产品产业链信息化改造,着力打造新型“智慧农贸市场”体系,让人民生活的更美好。

以“放管服”改革红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市发改委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 李龙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行政审批办公室通过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投资便利化改革、开展联合辅导等举措,积极助推政务服务环境优化。

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大胆革新郑州市政务服务四级联动系统配置,实现受理、审核、办结全程“一网通办”,并公开承诺审批时限。目前,投资项目审批均能控制在3~5个工作日内,线上线下同时办结。推进投资便利化改革,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多规合一”为蓝本,在符合项目入驻条件的基础上,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真正实现“直接落地”。同时,通过采取率先办理、专人对接、容缺办理等措施,大幅缩短办理时限,让企业、群众少跑路。 牵头开展联合辅导,真正让项目单位得到实惠。今年4月,针对公交公司5处公交场站项目申报困难,组织协调市直有关部门深入项目现场,实地剖析疑难杂症,政企相向效果显著。

下一步,市发改委行政审批办公室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把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以改革实效助推我市政务服务环境优化。

落实财政惠企政策 为企业发展增动力减负担

市财政局企业处处长 刘鹏飞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履行财政职责,完善产业政策,创新扶持方式,积极落实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为企业“增动力”“减负担”,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展“三送一强”活动。通过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财政政策宣讲等活动,积极为企业解疑释惑、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着力打通服务企业和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积极落实我市各项惠企财政支持政策,加快支持企业发展资金兑现进度,及时拨付资金20.8亿元,尽早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尽可能降低企业受疫情的影响,纾解企业困局。

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各类项目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稳岗稳就业。充分利用中央直达资金,支持我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充实完善专用应急政府储备、大力支持产能备份建设、增强医疗物资和装备应急转产能力,形成可持续的医疗物资、装备供给能力。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进一步梳理研究中央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吃透政策精神,把各项政策用足用活,落到实处,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企业服务 守住绿色健康发展底线

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 蒋国良

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主动靠前服务,转变执法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帮助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主动靠前服务。3月份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推行企业服务官制度,副县级干部为首席服务官,正科级干部为联络服务官,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将每月5日固定为企业服务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

转变执法方式。积极推行非现场执法模式,通过在线监控、智能用电、现场视频等方式进行执法检查,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执法中,严格落实环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全面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落实正面清单、简化环评内容、减少前置条件、优化总量控制、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25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行全程网上办理,实现“不见面”审批,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坚持抓环保就是抓民生、抓营商环境、抓新旧动能转换理念,强化企业服务,守好绿色健康发展底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