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布衣郎中一卫士
花香满座细研墨 灯影隔帘静读书(书法) 许战国
秋凉有声
误人的口头禅
多彩金秋(国画) 贾发军
《心事》:呼唤人性的澄澈纯净
篱边眉豆花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布衣郎中一卫士

♣ 刘传俊

过去虽多次从远方回故乡,但从未过多关注过位于村北角的这座诊所。前些时回去短住,闲暇到诊所小坐,与前去就诊的乡邻话题稠了,知道了布衣郎中任士卫的一些故事。

郎中自小随外婆长大,外婆疼他爱他的点点滴滴都铭记于心。读初一那年,他突然被父母唤出教室,告诉他外婆过世了。后来得知,外婆“脑出血”,送至医院被误诊为“脑栓塞”。一疗程后病情不但无缓解,反而出现意识模糊症状,转院后虽确诊为“脑出血”,但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回天无力。一个念想就这样涌上心头——长大当一名称职的医生。中招考试后,他毅然决然报了医学专业,终被录取。家境清寒,报到时近4000元的学费难以上缴。其父知他志存高远,东挪西借满足了他学医的迫切愿望。父母的辛苦养育之恩,邻里的慷慨相助之情,他一想起就眼眶潮湿。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刻苦钻研,大有学无所成不回还的顽强意志。第一学年,他就考出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为踌躇满志的求知生涯增添了一抹炫目色彩。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在理论学习和医院实习的生活结束时,正值硕果飘香稻浪翻滚的金秋季节。继续升学,学费不菲,家庭实在无力承担;开办诊所,眼下资质不够。家人几经商议,送他“拜师学艺”,其间考医师资格证,为开办诊所奠定敦实基础。父母送他到附近一老中医那里诚恳说明来由,老中医破例收下了他。令他欣然的是,他成为老中医的关门弟子。每天一大早,他就赶到老师那里忙个不停。老师见“孺子可教”,就指导他背诵汤头歌、药性歌、脉诀歌……老师教诲道,对这些只有烂熟于心,才能在治病救人时大派用场。老师把过病人的脉后,再让他把脉搏说脉象。他聪敏好学,心领神会。数月后,老师就带他出诊了。

实践让他悟出了行医之道:仁善,守信,诚恳。当时那里经济条件滞后,乡人有患病的,只能卖了秋作物才能缴药费。对于“困难户”的药费,这个诊所该缓的缓,能免的免。老师还时常教育他,对于药性,“能让松松过,不要惹出祸”。起初,他并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只认为老师上了年纪,胆小怕事。为更好培养他,那年10月,老师将诊所从20多里远的地方搬迁到离他家一河之隔的村庄。11月份,70多岁的王三爷因食用没放油用水炒的米饭后胃痛胀,大便不畅。老师诊断为“积食停滞”,适用“平胃散”治疗。五付药后,症状稍轻,但仍腹胀,不思饮食。其子质问为啥不用泻药。老师说你父亲年纪大了,如用泻药唯恐中气不足导致泻脱,后果不堪设想。其子不信,另找医生用泻药。王三爷胃胀是消失了,可一“泻”不止,几天后终因中气泻脱身亡。此时,他才理解了老师“能让松松过,不要惹出祸”那句话的真正含义。老师根本不是“怕”,而是让他对医学严谨,对药性敬畏,对生命尊重。

选择村医意味着选择付出和奉献。一个“大雪满弓刀”的深夜,邻村梁奶奶的儿子登门请求出诊,因其母亲肚疼厉害。他即随来者冒雪而去。平时20分钟的路程,这次几乎用了一个小时。经诊断,他判断老人是肠梗阻需住院,可能要动手术。天晚雪大不通车,家人心急火燎,请求他先开药稳定病情。在寒风和雪花夹裹下,他速回诊所抓药。途中,一脚不慎跌入地沟,他滚爬到地面时,汗水早已湿透内衣。他向老师“诉苦”,老师不无感慨地说,这才像个村医的样子!事隔三天,雪霁天晴,梁奶奶的儿子前来感谢,笑说吃了他开的药,老人的病翌日就见轻了。类似夜间出诊的事儿在他身上不胜枚举。

2003年,他顺利通过了资格考试,成了一名光荣的村医。又过了两年,老师把他叫到跟前说,自己岁数大了,不想操劳了。并说他已学业有成,能自立门户了,甘愿将诊所无偿提供给他经管,以传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中医事业。他含泪接过诊所,依依不舍送别恩师,竭尽全力为乡邻治病。乡邻多次劝说,他将诊所移到了现在这个位置。诊所内的灯光几乎彻夜不灭,五张病床少有闲置。方圆十里八里地的患者,几乎都是他的“常客”。村医应具备的“十般武艺”,他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新农合刚实行时,乡亲们不理解,很难推广。他到镇卫生院学习归来,走村串户,苦口婆心,义务宣传其益处,为“因病致贫”者解除了后顾之忧,让乡邻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送来的福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