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7版:综合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中原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中优’、‘西美’功能定位,加快建设以郑州中央文化区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实施产城融合发展上争当全市的排头兵,努力实现弯道超车。”10月30日,中原区政协组织开展第三次专题季度协商,聚焦“高品质城市建设与重点片区产城融合发展”。 为开好这次专题协商会,中原区政协坚持协字带头,加强上下联动,积极争取市政协专委会的对口支持和指导,争取市区两级相关职能委局的主动关注和投入;坚持商字关键,加强前后联动,做到参考党委政府工作报告和委员提案进行选题,参照重点提案督办和工作民主监督加强实施;坚持统字为要,加强系统联动,先后组织基层委员、界别委员和智库专家参加协商,统筹公园城市建设专委会专门协商、核心板块规划界别委员调研、城市“三项工程、一项管理”项目基层视察及城市“双改”工作常委会集中视察等活动,为“高品质城市建设”协商主题注入了“产城融合发展”这一特色和灵魂。 “郑州中央文化区是当前及未来中原区可以用来加强国际影响,树立现代形象的最重要品牌载体;为树立这一鲜明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可以依托市公共文化服务‘四个中心’系列项目,大力发展音乐文化,建设音乐文化地标,使之成为加速产城融合发展的催化剂,最终打造中原‘音乐文化之城’。”中原区政协常委方敬毅建议,宣传文化部门围绕中央文化区的项目优势做文章,用音乐教育哺育城市灵魂,用音乐产业带动城市经济,用音乐艺术提升城市品质,用音乐城市打造城市品牌。 郑州市政协委员王玉珏认为,中原区在推进核心板块和重点片区建设中,区政府及各管委会应加强顶层设计,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有效引导落地;注重板块互动,形成区域发展内循环,积极协同联动;聚焦成本降低,推动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的双提升,创造比较优势;加快人才引进,做活“外来人”的文章,实现人的城市化,为高质量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委员们的思路开阔,视角独特,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中原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作了回应,并表示要把委员们的好建议迅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郑州市有关职能部门专家贺大文、王立新肯定了委员们的发言,也对中央文化区等核心板块的建设发展提出改进建议,如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产城融合扁平化、区域发展具体化,进一步探索区域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全市典范;聚焦“两提四优”,进一步统筹本土建设资源、厚植环境支撑优势、优先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建筑品质,有效解决城市建设进度不快、品质不高等问题。 中原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协建议“调研问题找得准,协商建议讲得透,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区政府以此次专题协商为契机,聚焦中原区区域优势和中央文化区等项目优势,结合以核心板块建设为重点的高品质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持续加快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在全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围绕城市“三生”融合发展进一步调整完善思路机制,坚持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优先、城市规划与项目策划同步,最终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由“产城人”“城产人”向“人产城”的转变。 中原区政协负责人对下一步政协协商平台创新、资源统筹、成果转化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表示以此次协商实践为契机,不断增强基层协商的厚度和深度,持续拓展民主协商的参与面和覆盖面,切实提高政协协商的制度性和有效性,让季度专题协商更加充分、更加精准、更加高效。落实政策要求,完善制度化的协商平台,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协协商能力的建设;拉高质量标尺,完善课题调研协商,进一步做好协商成果转化落实的后半部文章;紧扣高质量主题,凝聚协商共识,进一步汇聚产城融合示范性发展的合力。他要求政协系统强化一线意识、树立一线思维、发扬一线作风,主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依托调研协商与提案督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平等协商、充分议政,凝聚共识、激发活力,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品质建设管理做出政协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宋伟明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