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强制关注”等热点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的监管责任。专家表示,未来新规落地实施后,公众账号监管将更加严格。
现如今,各类公众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无论是饭店点菜埋单,还是就医查看结果,抑或停车缴费结算,总离不开扫码加关注,否则无法享受相应的优惠,有的甚至根本无法完成相关的服务。很显然,这种说是“自愿”加关注已经演变为“胁迫”加关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强制逻辑,它不但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还涉嫌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此次网信办政策,对“强制关注”等热点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体现了有关部门的与时俱进和担当作为,让许多深受“强制”之扰的消费者松了一口气。
不过,好的政策关键是在落实。所以,要想让公众号真正远离“强制”逻辑,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网民的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公众号的清朗环境。
作为职能部门,要针对公众账号平台普遍存在的“强制关注”“连带关注”等问题,建立健全公众账号监测评估等协作监管工作机制,对平台方与公众号生产运营者开展内容供给与账号推广合作进行规范,并不定期地进行网络巡查,对那些通过公众号套取用户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等信息,进而以牟利为目的而实施诈骗、传销等违法行为的不法公众号,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并将当事人纳入征信“黑名单”,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作为公众号平台及公众号生产运营者,要把相关的管理规定转化为守法经营的具体行动,在公众号开发、上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强化法律观念,并从转变盈利模式入手,做到不强制用户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不人为生成虚假流量数据,不编造虚假信息,不制造虚假舆论热点,进行商业合作时主动杜绝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运营行为,以确保沿着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的路径持续发展。
作为广大网民,要强化自身的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关注来源不明的公众号,在不得不加关注时也要慎重地填写个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更不要轻易点开其推介的链接,以防个人隐私泄露而被不法分子移作他用。同时,要强化主动监管意识,对涉嫌违法的公众账号,不能当过路的看客,而应当主动作一名义务监督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袁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