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绚丽十三五郑州这5年 大型系列报道·1/2020-11/18/06/2020111806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鼎立中原唱大风 凌云纵笔起长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围绕“中优、西美”的功能定位 高质量建设“四个中原” 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
鼎立中原唱大风 凌云纵笔起长卷
西流湖生态公园秋色斑斓惹人醉 本报记者 孙志刚 摄
中原区王府井商业街人财两旺 张亮 摄
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在郑州奥体中心举行 陈俊杰 摄
“四个中心”粉黛绽放,美景如画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郑州大剧院夜景迷人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张光明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中原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工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中优、西美”的功能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四个中原”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了应有贡献。2020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10亿元,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6.8%。

1.

迈出发展铿锵脚步 砥砺奋进创佳绩

东有CBD,西有CCD。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郑州东西“两翼”均衡发展赋予了中原区历史使命和责任。中原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

“五年前,规划的CCD区域,还是一片建筑废墟,如今‘四个中心’拔地而起。”中原区委负责人,回顾“十三五”发展,记忆犹新,更是充满感慨。特别是连日来,“四个中心”喜事连连:10月25日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各种高规格展览,为市民奉献了一场场文化盛宴;11月8日郑州大剧院启用,上海交响乐团首秀音乐会,让市民聆听高水准的音乐饕餮盛宴。除此之外,去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炫彩的舞台,民族大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一起的同胞亲情,让炎黄儿女感受浓浓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刚公布不久的“2020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显示,郑州在“国家文化中心”的排名中位列第七,上升13个位次,跻身国家重要文化中心城市。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作为以文化为主的特殊功能区,也将承担更重的责任和使命,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也更寄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回顾过往,“十三五”中原区迈着铿锵脚步搭乘“发展快车”,砥砺奋进,也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

发展基础更加扎实。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十二五”末,中原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庄拆迁改造工作,体量超500万平方米,腾出土地近7000余亩。审时度势,聚焦“清除发展障碍,解决遗留问题”,坚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强力推进“百天大战”、十九大期间稳控、积案化解“三大战役”,全区垃圾清运、拆迁清零任务大头落地,“双迎攻坚”走在全市前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区集中交办的27起群体性不稳定案件一个月内化解25起,163名重点人员案件化解157人,信访稳定被动局面彻底扭转,带动安置房建设、路网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提速,进一步完善了承载功能、优化了发展环境,为大建设、大发展扫除了障碍、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发展思路更加明晰。

2018年,中原区积极站位全市发展大局,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阶段特征、现实条件和责任担当,明晰了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生态中原、文化中原、活力中原、幸福中原“四个中原”的发展目标导向,修编了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原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完善了“一心两轴三区六片两园”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功能分区,确定了以节能环保研发设计为主的科技服务业、以家居纺织服装为主的都市型工业、文化创意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总部经济的“4+1”产业发展体系。

2.

创新突破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原区克难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创新突破,为中原出彩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主导地位初步确立,产业增加值达到112.9亿元,年均增长17.8%,新增科技型企业289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较“十二五”末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商贸品质升级,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网络零售额约95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3亿元,以云顶、娅丽达、领秀等为代表的“中原女裤”已成为郑州市电商企业的代表,中原特色商业区成功晋级“河南省四星级服务业两区”;都市工业稳健发展,产业加快智慧转型,纺织产业多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楼宇经济蓬勃发展,运用“互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楼宇经济大数据平台、楼宇经济手机APP统筹应用,36栋楼宇中29栋具备入驻条件,其中8栋楼宇税收贡献超千万。

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8.6亿元,万人发明专利8.9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重点实验室16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市级众创空间8家,累计引进中国工程院张铁岗、武强院士等37名高端人才(院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为65%,较“十二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成功实现欧丽集团与广州无线电集团战略重组、滴滴河南区域总部、中机六院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平台、中原电科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张江高科科技东部转移中心郑州分中心等项目顺利签约,芝麻街1958双创园项目,签约入驻30多个科技服务业及知名设计企业。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稳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型与政府工作机制改革创新,成立区重点工作推进小组,统筹解决土地、规划、资金、项目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推动项目化管理,完善目标考核办法;精准施策减负企业,全面清偿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款项,贯彻落实降费减税,实现减税降费超10 亿元;深入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落地, 30个部门、1105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做到“应进必进”,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100%事项实现“一次办”、98%事项“不见面办”,政务服务品牌“小原帮办”认可度不断提升。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中原区不断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五年来累计签约项目投资总额逾1300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950亿元;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机六院等多家龙头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30余个国家达成合作项目200余个,合同成交额逾百亿,极大提升了全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了区域竞争力。重点片区加速发展。须水河片区,《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总体规划(2014—2030)调整方案》已完成公示。中央文化区片区,奥体中心、美术馆、大剧院已投入使用,成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世乒赛总决赛、金鸡百花奖电影节等一大批活动。贾鲁河片区,首批安置房正加快建设,贾鲁河整治初见成效,南水北调运动公园部分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二砂文化创意园片区,二砂文化创意园项目首开区、芝麻街1958双创园区项目首期已顺利开园,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项目已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藏品。

3.

有机更新 城市承载功能大提升

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中原区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贯彻落实市委安排部署,深入推进“改进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三项工程、一项管理”等重点工作,让城市更靓、更美,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城市承载功能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中原区辖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较“十二五”末增加4万人,城镇化率升至91.56%,比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区30个安置房建设项目全部启动,过半实现回迁,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

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全区启动建设道路(管廊)142条,总长度约208公里,完成投资约43亿元,洛河路、文秀路等33条道路竣工通车,支线路网进一步畅通,常西湖新区、中原新区骨干网络加快布局,轨道交通1号线、5号线建成通车,6、9、10、14号线按照市定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全区进入轨交时代。

城市更新有序实施。“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全面启动,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一期嵩山路、桐柏路等基本完工,二期西三环、建设路等正积极办理前期手续;深入“四化”治理,积极推进中原区信息数字化服务中心建设;481个老旧小区完成综合改造,145个小区改造后进驻物业管理企业,中原西路152号院、桐柏路191号院等一大批有特色的老旧小区展现新的芳容,有的正成为群众网红打卡地;城乡结合部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以路长制“千百十”工程为抓手,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不断加大,道路机械化轻扫率达到95%以上;垃圾分类全省领先,在全市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属地管理,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245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及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到30%;垃圾中转站建设提质扩容,对柿园等15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完成选址3座,26座垃圾中转站清运率、列管率、开放率均达到100%;公厕建设提质上档,累计新建公厕75座,147座公厕外观和色彩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开放率100%。

4.

生态文明 防治并重改善环境

“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十三五”期间,生态中原的美丽画卷呈现在市民面前。

坚持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双统筹、双促进。在全市率先采用巡航式无人机进行环境执法监察;取缔“散乱污”企业298家,整改332家;“十三五”期间,全区优良天数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28天,PM10、PM2.5年均浓度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41%、34%,完成郑州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

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打通河流保护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建立土壤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十三五”期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贾鲁河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建成蓄水,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全线完工,牛口峪引黄工程实现供水,柳湖、秀水河具备注水条件,西流湖公园综合整治拆迁工作基本完成。

城市园林绿化扩展提质。 “十三五”期间,中原区平均每年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新增绿地面积680余万平方米,新建综合性公园、区级游园、社区游园、街头绿地126个,建成开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5个,生态廊道(绿道)12条,完成道路绿化(行道树)73条,完成生态廊道贯通工程103.4公里,全区绿地率达到36.31%;绿化覆盖率达到41.63%,庙沟等5个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南水北调、铁路沿线等绿化基本完成,新增绿地面积68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31%,获评郑州市2019年度“月季花杯”金奖,“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生态格局初现成效。

5.

改善民生 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中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

中原区每年拿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就业保障全面加强,全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7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630人,实现农村劳动转移就业1255人,完成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2.3万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5.4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全区每月低保保障标准提升至730元/月,较“十二五”末增加34%,共发放低保资金0.5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8.8万人次,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住房保障深入推进,建成保障房项目29个,入住2万余人;安置房建设项目过半数实现回迁,累计安置群众5万人;推行公租房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措施,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分配房源8752套,发放住房补贴842.1万元,公租房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

教育保障全面落实,新建、改建中小学21所,新增学位2.4万个,投入使用中小学13所,新增学位约1.3万个,招聘教师1628人,教育资助全覆盖,累计资助师生8495人次,发放资金1173万元;中小学初始年级全部消除大班额,午间供餐及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公办中小学全覆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建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4350个,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5%,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7%;累计培育中原名师、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166人,市终身名师、杰出教师3人,市级名师、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212人。

医疗保障持续改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增医疗卫生机构278家、二级医院1家,实现每千人床位数9.01张,每万常住人口医护人员9.94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造15分钟就医圈,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老城区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工作室(健康小屋)”建设,建成17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健康小屋)”;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秦岭路街道锦艺社区、林山寨街道农业银行社区等被确定为郑州市“新家庭计划”项目市级试点单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医药成本下降15%以上;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成功创建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配合城市发展需求推进常西湖新区、中原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成各类社会养老机构35家,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家,获评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社区文化活动、电子阅览室全覆盖;打造郑州爱乐乐团品牌,举办“魅力中原”与“文化中原”系列惠民活动;遗产保护成就显著,完美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持续实施“生态遗址”工程,对全区3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建设了马庄、白寨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央文化区获批“河南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引进中原华侨城大型文旅项目,二砂文化创意园、芝麻街1958双创园、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顺利推进;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区验收。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和顺中原”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将智慧手段融入城市管理,视频监控街头路面实现全覆盖;食品安全“6S”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高质量打造中原万达3楼和锦艺城2条食品安全示范街,16家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单位、14家示范农贸市场、8家餐饮服务食品安排示范店,133家中小学、幼儿园学校食堂“互联网+明亮厨房”监管全覆盖;开展疫苗、医疗器械质量监管,药品、化妆品专项整治,药品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不断完善;无传销社区(村)创建达标率100%;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6.

高质量党建 服务大局保障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习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原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深入自觉,质量效益的理念、规划引领的理念、尊重市场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理念、依法行政的理念等等,正在得到不断深化统一,各项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尤其是2019以来,经过党政机构改革、省委巡视、服务保障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多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疫情防控、“三项工程、一项管理”等重点工作的洗礼、锤炼,中原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干部队伍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越来越浓;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引领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素质有较大提升,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敢打硬仗、必打胜仗的精气神得到极大提振,社会正气进一步弘扬,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巩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