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绚丽十三五郑州这5年 大型系列报道·1/2020-11/18/11/2020111811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绣花功夫精雕琢 做好城管大文章
巾帼竞芳展风采 撑起发展“半边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城管局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绣花功夫精雕琢 做好城管大文章
“西郊记忆”游园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苏伟庆 文/图

“十三五”期间,在中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原区城管局不断强化“改进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落实,深入推进“序化、洁化、亮化、绿化”持续开展。在城市道路管养、市容秩序管理、交通秩序治理、城市清扫保洁、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管养等工作上,用真功、出实招、较真劲、赢实效,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工作要求,在施工工地差异化管理、扬尘污染防控、餐饮油烟治理、渣土运输车辆治理、城乡结合部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染源管控、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中实施“零容忍”,主动落实工作职责,严格大气污染防治标准,敲重鼓、出重拳、下猛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高品质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颜值

“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景观”。中原区以“路好街美、干净整齐”为目标,深入开展“洁化、序化”工作。加强市容秩序管控、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环境卫生的管理,用“十净六无”式的环卫作业标准严格要求,提升城市“面子”颜值。

城市容貌干净整洁。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十三五”期间累计购置各类环卫作业车辆148台,每日机械化清扫面积达600余万平方米,辖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扩大道路清扫辐射面,推行环卫作业“三个延伸”“五个强化”,实现道路清扫保洁“全方位”。将环卫作业由市政道路向花坛绿地延伸,向门户小道延伸,向临街开放式庭院延伸。

道路管养高效规范。围绕“美丽街区”建设,不断提高道路养护规范化作业标准,进一步改善辖区道路通行能力。截至“十三五”末,已完成5个美丽街区涉及的12条道路提升建设任务总进度的68%,累计大修道路5条15.3万平方米、中修道路36条26.8万平方米,在8条道路上安装硬隔离10789米,阻车桩1422个。积极开展开放式小区道路建设工作,加大支路背街道路路面整治力度。

城市空间井然有序。全面推进架空通信线入地改造工作,对桐柏路、航海路等40余条道路管道、线缆、线杆、箱体,因地制宜开展问题治理,累计完成架空线缆入地12.8万米,拔除废弃线杆1715根。按照“消化存量,遏制增量”的原则,重点对村庄拆迁改造、城市双修、老旧小区提质、城区道路两侧、河道防护区、生态廊道、铁路沿线等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3万处、128.8万平方米。积极开展道路两侧建筑立面和门头牌匾户外广告整治。城市空间环境井然有序,视觉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秩序文明规范。统筹推进城区停车场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城区停车乱、停车难问题,累计施划夜间限时停车泊位8593个,超额完成市定任务,辖区经营性停车场登记备案率达100%。规范共享单车企业经营行为;坚持“721”工作法,引导商户规范经营,保障道路通行秩序;加强建筑垃圾清运秩序管理,严查渣土车辆不规范运输行为;持续开展文明养犬管理工作,引导市民规范养犬。

高质量基础设施 提升城市温度

中原区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在城市管理中有“温度”、有“情怀”,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上做到用情用心。让广大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公厕建设提质上档。大力推行“厕所革命”,体现城市文明公厕,完备无障碍设施。在核心地段、重要交通要道建设4座智能公厕,打造了一键智能开门、自动冲水、出纸、洗手、烘干功能等“五位一体”高端如厕服务。截至“十三五”末,累计新建公厕75座,全区147座公厕外观和色彩设计基本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设施完好率、开放率均达100%。

科学布局垃圾中转站。加强老城区垃圾中转站的升级改造,对柿园、庆丰等15座中转站升级改造,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截至“十三五”末,新建的中原西路、陈伍寨3座中转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汇泉中转站正在建设中,永威中转站和金马凯旋中转站已完成选址。全区现有26座中转站的垃圾清运率、列管率、开放率均达到了100%,累计清运辖区生活垃圾205万吨。

垃圾分类全省领先。2017年中原区列入全市首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中原区城市管理局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示范先行、市场化运作”原则,目前已创建生活垃圾示范片区3个、优秀分类示范公共单位3家、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3家,分类工作已覆盖全区各级公共机构323家,学校174所,医院102所。还在全市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属地管理,加快“两房”建设。积极探索“公交站点式”垃圾收运方式,规划设置188个厨余垃圾收集站点、18条清运路线,解决前分后混的难题。2019年12月,作为河南省首家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协同教育基地“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破解了生活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特色化文化景观 提升城市品位

中原区城市管理局在景观绿化、亮化的过程中,通过植入中原特有文化基因,融合当下的时尚元素,形成了辖区文化独有的气质魅力,以有品位的“城”凝聚住有品位的“人”。

园林绿化增绿添彩。围绕“四园、三道、二网”绿化建设任务,树立“老城区+公园”“新城区公园+”工作理念,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提质优绿大幅增绿。先后完成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四个中心”及周边绿化,以及新建公园游园等绿化项目。相继打造了幻彩园、嵩秀园、国棉文化主题游园、棉绣园、粮苑、西郊记忆游园等一批精品街角游园。还在“西郊记忆”游园和粮苑游园,融入周边历史文化元素,安装直饮水设备、设置休闲廊架,积极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文化获得感。

“十三五”期间,中原区平均每年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新增绿地面积680余万平方米,新建综合性公园、区级游园、社区游园、街头绿地126个,建成开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5个,生态廊道(绿道)12条,完成道路绿化(行道树)73条,完成生态廊道贯通工程103.4公里,全区绿地率达到36.31%;绿化覆盖率达到41.63%,一个“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生态中原”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大力推行夜景照明。按照“古今一脉、金色中原”的设计理念布局夜景照明工程,对建设路、中原路等5条路段369栋楼体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实现了“照亮出行、光彩夜晚”的目标。

综合型城市管理 提高城市治理力

“十三五”期间,中原区城市管理局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和智慧治理,着力提升“法治化、人性化、智慧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智慧应用不断深入。以中原区信息数字化服务中心为载体,建设“智慧城管”,将生活垃圾分拣物联网监管平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平台、油烟在线监控平台、机械化清扫管理平台、执法车辆车载监控及云平台系统、数字无线通信专网等6大系统接入到区信息数字化服务中心,打造基于“一张网”的中原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累计接收派遣各类数字化案件89万余件,处置88万余件,处置率达99.44%,中原区数字化考核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列。

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中原区把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整合各类资源,有效解决管理职责交叉问题,逐步实现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完成了管理职能整合、执法权限移交,组建了中原区城市管理局。完善了行业监管、属地负责的管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城市综合管理责任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相继建立了扬尘污染共管共治、渣土运输通道执法清扫联动、垃圾分类“服务+执法”联防联动等机制。加强执法指挥调度,累计受理各级各类转办、市民投诉件2.9万余件,均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处置率、办结率均达100%。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执法案件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大大提高了案件处理效率。

大力实施污染防治。严格按照“八个百分百”工作标准落实各项扬尘治理措施,建立完善扬尘防控制度。建立北、中、南部片区3个三级联合控尘服务站,打造郑州市绿牌工地22个,2018年以来,中原区PM10浓度逐年削减,改善幅度位居全市前列。强化道路扬尘治理,采取多车联动、人机配合的方式对出入市口道路进行全面冲洗。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力度,全区2652餐饮服务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深入贯彻落实“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决策部署,以大城管工作为契机,重点解决产权不明,互不统属,标准不一,建管分离,管理中不作为、懒作为和乱作为的突出问题。以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服务好广大市民,竭力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