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中原佳气郁葱葱 多彩画卷徐徐展
导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沪豫合作交流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禀赋“中优、西美”定位 全面打造“四个中原”
中原佳气郁葱葱 多彩画卷徐徐展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张光明

沿着陇海高架桥一路西行,气势恢宏的“四个中心”鳞次栉比;南水北调渠宛若绿带环绕。目及之处郁郁葱葱,一派盎然生机。不管是睡眼惺忪的黎明还是云蒸霞蔚的傍晚,这里已然成为郑州新晋网红打卡地,市民漫步其中,尽享惬意慢生活。

又谁知,今日的网红打卡地,在五年前却是杂乱无章的村庄和建筑废墟。“从废墟上‘四个中心’拔地而起,到现在建成投用,凝聚了大家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拆迁、建设、环境治理打过的一场场‘硬仗’历历在目。”中原区委负责人回顾过去感慨连连。

五年弹指一挥间,厚重中原精彩蝶变。

中原区围绕市委禀赋的“中优、西美”定位,以“一心两轴三区六片两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打造生态中原、文化中原、活力中原、幸福中原,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东有CBD,西有CCD,郑州东西两翼均衡发展,写进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的规划,更载满市民满满的期待。让中原区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惊喜的是这些蓝图在“十三五”已变现实。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发展。”在推进中原区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市委、市政府战略布局32个核心片区建设,更让中原区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原区紧紧围绕中央文化区CCD核心板块、中原新区须水河核心片区板块和二砂片区(含芝麻街双创园)三大片区建设,重新定位区域发展。市民印象中的破落老城区,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升级:奥体中心去年投用,已承接一系列重大国内赛事和活动,10月25日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11月8日郑州大剧院启用……“四个中心”让市民尽享文化盛宴。在刚公布不久的“2020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显示,郑州在“国家文化中心”的排名中位列第7位,上升13个位次,跻身国家重要文化中心城市。

“过去五年,是中原区经济转型的‘阵痛期’,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城融合,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盯目标砥砺前行,也经受住了考验。”中原区委负责人说。中原区紧盯前沿科技,大力招商引资,加快老旧厂房改造,“腾笼换鸟”转变产业结构。紧紧围绕“科创+文创”,使产业由“重”变“轻”。9月17日,郑煤机芝麻街双创园开园,入园、拟入园企业60余家,全部入园后主营业务收入将超100亿元、税收超3亿元,实现就业5000人。其中,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中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原科技传播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七所中原电科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8家,创新型企业40家,总占比达80%。10月17日,二砂文创园开园,这个计划总投资120亿元的大项目,引进网红业态经济,着力打造郑州文创新地标,首开区17家知名头部公司入驻,将打造中原创业与人才孵化基地,实现城市升级,引领产业蝶变,拟实现1000+入驻企业和品牌,总就业人口3万人,年度总体客流可达2000万人次,年度总税收10亿元。

正如火如荼谋划推进的郑州中央文化区北部片区主打“科创牌”,建设中央科技活力区(CTD),打造成“中原科创绿谷”。根据设计方案它将同北龙湖“中原科技城”一起,形成郑州科创产业的东西两翼。

翻开中原区的“十三五”成绩单,一组组数字令人振奋:

2020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10亿元,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6.8%。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主导地位初步确立,产业增加值达到112.9亿元,年均增长17.8%,新增科技型企业289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较“十二五”末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为65%,较“十二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

这经济数据持续增长的背后,承载的是市民沉甸甸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今,街头漫步、游园悠游、书舍品读,满目皆是诗意生活;走进“双改”后的老旧小区,设施更新、环境更新,昔日脏乱差今变美丽花园,也带动了城市有机更新,一幅“盛世太平”的美丽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相关报道见5~17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