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书香氤氲满校园
我代言“光盘行动”
将“光盘”进行到底
爱粮节粮记心间
镜观教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书香氤氲满校园
滨河第一小学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文化路第三小学师生 共读《12岁以前的语文》
蒲公英小学教师指导学生早读

本报记者 李 杨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创设书香飘溢的校园,让师生在阅读中润泽人生,成为许多教育人的责任和追求。

近日,2020年河南省中小学“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拟认定名单公布,我市一批学校和班级上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市学校是如何将有趣的读书形式与校园、班级布置相结合,将老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行动相结合,让书香弥漫校园,让学生通过读书获取智慧、涤荡心灵。

图书馆里的学校

走进经开区滨河第一小学,你会感觉眼前一亮。排队等待入学时,学生捧书细读的场景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间的走廊书架旁,也总会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认真地读书,或讨论或讲故事,把读书当作课间放松身心的活动。

这所书香弥漫的学校,拥有3个学生图书室、1个教师阅览室、1个藏书室,总面积500多平方米,拥有52000册由学校教师结合专家推荐意见精心挑选的图书。图书馆实施开放式电子阅读系统管理,运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借阅,满足学生课余图书借阅需求,并对学生的借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有效地助力教学。教学楼走廊上精心布置的个性化书架,教室里整面墙的图书角,保证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随处可见图书,随手可拿图书,让学生真正生活在书的海洋中。

据滨河第一小学校长余新莉介绍,学校把阅读课纳入课程表,每周两节阅读课,一节在教室开展共读书目活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节到阅览室进行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在低年级阶段开展读写绘活动,大量阅读之后,学生根据一个主题开展写作和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一学期能够达到200本的绘本阅读量,写绘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手工立体原创绘本社团,同学们还通过收集、处理废旧物品,手工制作立体绘本。从最初的复制故事到编创故事,发展到与读写绘结合,制作纯原创的立体绘本,每个孩子都收获颇丰。

演讲课程也是该校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阅读低阶输入,演讲高阶输出的方式促进阅读的有效开展。除了阅读与演讲课程之外,学校还提倡在班级开展课前微演讲活动,大大地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演讲的水平。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也专门设立“三分钟微演讲”项目,为全校师生提供演讲展示平台,同时为上周的班级“阅读之星”颁发阅读卡,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每天读书后完成“阅读存折”登记或“采蜜集”的摘录,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班学生每月共读一本书,每学期每班开展两次班级共读交流分享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诗词大会,每年评选出书香家庭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学校坚持打造“日、周、月、期、年读书工程”,不仅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为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带动了更多家长投入到亲子阅读中来,营造了浓浓的家庭阅读氛围,受到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启迪智慧的引导

不少家长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拿到书本后,随便翻了翻,就丢到一旁,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肯认真阅读。其实,让孩子爱上阅读,也需要一些有技巧的引导。

“每个学生的爱好不同,阅读兴趣点自然也不同,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教师黄月告诉记者,读书不应仅限于文学类,百科、历史、人文各方面都可以涉猎,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建立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数量,黄月首先在班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号召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在保证书籍多样性的同时高效地集中中外优秀文本,然后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读物。

短短的几个学期,班上同学就阅读了数本中外名家的著作,从儿童文学到人文社科,涵盖各个方面,有中国历史《吴姐姐讲历史故事》、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罗尔德·达尔系列、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丁慧臻的《成语接龙》《古诗接龙》等。

在孩子爱上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阅读指导必不可少。在制定好阅读目标和阅读计划后,黄月便带着学生开始了极富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在阅读前,她通常会先开设一节“好书分享课”,师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她也会定期开展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线索,教会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阅读记录单。在一次次的讲解和记录中,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丰富多样的阅读分享,是学生的主场,更是学生们自由发挥的天地,不仅让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让他们增长智慧,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在其他各科课堂上的表现也经常让老师刮目相看。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学生刚开始阅读时,只会关注写得比较好玩的地方,并不会深入思考整本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黄月建议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同时精读几本书。最好由老师或家长带着学生去阅读,边读边讨论,发表对书中问题的看法,在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记忆力和总结能力。

“读书写作不分家。”她强调说,阅读有助于写作,但并不意味着只要多看书就一定会写作。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会写字,可以用拼音记录自己的思考或心情,也可以由家长代劳。到了中年级,老师可以用阅读单的形式让学生记录阅读成果,在记录过程中形成对整本书的认识,在锻炼孩子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动手写作的能力。

照亮心灵的阳光

阅读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在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教师徐静的心中,阅读的快乐就是教室安静了,孩子们的心静了,老师自己的心也静了。

“最开始给孩子们读书,是因为一年级刚开学,新书还没有发,怕他们无聊,就把儿子读过的绘本拎到教室,一本接一本读给他们听。《安的种子》《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獾的美餐》《獾的礼物》……绘本打开了孩子们向往阅读的心扉,也开启了我们班级的阅读篇章。”徐静告诉记者,绘本阅读只是一个小“计谋”,最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拉进书的海洋。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不益实施。徐静每一学年都会针对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制定一整年的班级阅读计划。一年级时,要求学生每周在校共读三本绘本,家庭每周保证五次亲子共读;二年级时,更要求质量,鼓励学生在阅读课上大胆读书给同学听,并自己尝试设计制作读书记录卡片;三年级,她又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回落问题,设计了“小小读书会”“书虫乐园”等阅读活动,并要求学生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四年级,要求学生每周在完成读书摘记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小练笔,鼓励学生每周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上至少发布一篇高质量的博文;五年级,开始师生共读名著和纯美小说,定期开展书评会和读书交流会……此外,她有计划地为孩子们做阅读指导,每个学期开展“学期阅读之星争霸赛”,在假期组织“好声音朗读”活动,开设“《上下五千年》——走进名人故事”班级阅读课程,还开通了班级博客圈,师生之间经常互评博文,共同进步。

书读得多了,孩子们脸上的自信愈见明显,习作水平也不断提升,寒暑假里参加各种读书、征文比赛,都频频获奖。但在徐静心中,阅读的收获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每天坚持不懈地摘记,是读过的每一本书上五颜六色的满满批注,是“入班即入座,入座即读书”的班训,是家长们心中无以言表的肯定和赞赏。

阅读就像一束能照亮每个人心灵的阳光,不仅照亮了孩子的人生,更影响了每个孩子的家庭。班级群里时不时就有家长自发进行好书推荐,妈妈们的朋友圈里也有越来越多人在晒自己 “微信读书” 的收获。“晚上坐在灯下和孩子一起读书,那种安静,让人一下子就忘了一天的疲惫,从未感觉世界如此美好!”一段家长的心声,也让徐静更加愿意倾尽全力,为引领更多学生走上阅读之路而付出不懈的努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