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气满怀王羲之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书法) 段海峰
木有耳
白璧微瑕
“竹堂文丛·第三辑”荣登百道好书榜
静美北龙湖(摄影) 张 永
家有贤妻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崔红是个晓事的人。她看康悔文言语有些迟疑,即刻改口说:康公子,你别多心。我说这些并没有别的意思。我知道你是做正当生意的,我看中的是你的为人。所以,我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你要租的店面,已经给你找妥当了。康悔文说:那太好了。多谢多谢。

崔红说:另外,我还要告诉你,在兰水,你若是运粮食来,回去,可运些布匹。这样一来一回,赚头就大了。康悔文很感兴趣,说:噢,是吧?

崔红说:不瞒你说,我父母早年是做布匹生意的。只是有一年在水上碰上了盗匪,一船货被歹人抢走,父亲也被土匪害了……不说这些了。

康悔文说:噢,原来你祖上是做布匹生意的。昨天我看了布市,这里的市面不小啊。

崔红说:是啊,这里的布匹市场很大。往南有松江布、常熟布、无锡布。往北有乐亭布、南宫布……松江布质地优良,无锡布着色最好,常熟布结实耐用。另外,西边的棉花如果运到这里,赚头更大。

康悔文说:崔小姐,听你这么一说,你也有心做布匹生意?

崔红说:我一个小女子,出不得门的。只是给公子提个醒儿。

康悔文说:小姐的恩德在下铭记在心,你看这样好不好,以后凡布匹生意,我负责运,这边就由二哥代理,利润五五分成。你看如何?

崔红说:此话当真?

康悔文说:决无虚言。

崔红说:好。我就知道你仁义。她想了想,突然说:康公子,我有个请求,你能答应我吗?

康悔文说:小姐请讲,只要是我能办的。

崔红说:你住的这间客房,我想劳烦你调换一下。

康悔文怔了一下,说:这……

崔红说:有一位熟客,常来常往,住惯了这间房子。

康悔文一口答应:这好说,我马上就搬。

崔红说:谢过。我这就让掌柜的上来给你调房。

之后,崔红告辞。康悔文虽然有些不解,没有多想,也就在新换的房间睡下了。

早上起来,康悔文见客店掌柜的神色慌张,问他出什么事了?掌柜的说,昨天半夜,有间客房进了一伙歹人,好在房里没人,要不然,就出大事了。康悔文听了,心里明白,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在心里暗暗感念那位名叫崔红的姑娘。

第 九 章

遥遥地,陈麦子看见,一个七品知县,正在堂上补官服呢。

…………

近些日子,刘知县常问的一句话是:内务府的官差到了吗?

报子再一次回道:禀老爷,还没呢。

刘知县坐在后堂上,一直在缭那件绣有鸿鹄的蓝色官服。

只是如今的他,早已没有当年的“鸿鹄之志”了。

身为七品知县,官职低微,俸禄微薄,全年只有四十五两饷银。每年迎来送往的应酬如此之多,南方的父母家小尚需接济奉养,这都是要银子的。当然,即便是捉襟见肘的时候,也绝到不了置办不起官服的地步。刘知县不贪,再不济,本县范围之内他还可以赊账。不过,寅吃卯粮,在当朝的官员中,已是不成文的惯例。

官服他有三套,本可以替换着穿。但几年的案牍劳形,其中一套的领子、袖口已磨烂了。另一套则在一次打茶围、喝花酒时,被醉酒同僚撒上酒菜污渍,洗之不净。第三套还有八成新,一直在柜子里放着。那是为皇上召见,或是接驾逢迎来往大员等重大场合预备的。提起喝花酒,他私下有些不好意思。偶尔逢场作戏,也只是应酬。

七品知县自己补官服,听来像是作秀,但确系实情。刘知县乃苏州人氏,祖上几代均为织造行的匠作,知县本人亦嗜好缝纫。况家眷不在身边,那一针一线,补的是心思,织的是惆怅。每有烦心事,他总要织补一点什么才会心安。

十日前,县衙接到一封内务府的秘牒。说是在开封、洛阳一带的当铺,发现了两件前明王宫的饰物。一件为盘龙玉镯,一件为九凤金钗。牒中严令各地,一要密查这些前明宫中物品的来龙去脉;二要密查是否还有前明漏网之余党。并特示:上方会派员密查此案,此事不得张扬。

刘知县接到秘牒后,很有些紧张。大清有“连坐法”,事关前明余孽,这不由得让他心惊肉跳。他不知内务府的密探何时造访,恐有不周之处,他无论如何吃罪不起。想他十二年苦读,三年候补,熬来一个七品知县,实为不易。

刘知县还听说,河洛仓那边的仓署官员中,有人可以直达天听,有专折密奏之权。这人是谁?新来的杨侍郎?吴仓监?或是黄……刘知县摇摇头,他实在是猜不出。可这又是不能不防的。万一那人得到什么风声,抢先上奏朝廷,岂不是他的失职吗?

那么,该如何是好呢?刘知县一边补着官服,一边想着心事。一针一线,拉得很长。

冬日的阳光钉在签押房的兽头上,溢出些许暖意。庭外那株蜡梅开得正好,可围着火盆独坐的刘知县心里却很凉。终于,他想起一个人来,他要请这个人吃火锅。

他要请的是河洛镇的康秀才。如今的康秀才已是当地的名儒,且不说他家中曾先后出过两个进士,在官场上有些根基,仅就他在当地的家世声望,已足以让他这个七品知县待为上宾。前任知县八抬大轿把他抬到文庙,聘为县学,可他说辞就辞了。府学一请再请,他竟坚辞不就。可见,此人不看重俗世功名。

官轿把康秀才抬来,已近午时。刘知县亲自到县衙大门迎接,一口一个“老太爷”,作揖打拱地把老人请到了官衙的后堂。

康秀才步入后堂,见花窗前的铜火锅早已摆好。炭是孙记炭薪行不冒烟的上等好炭,炭火红腾腾的,火锅中水已煮沸,几样小菜和口外的切片羊肉都已备下。刘知县特意介绍说,酒是从家乡带来的“女儿红”。

雪后初晴,透过棱形的格子花窗,只见漫天皆白,唯有院中那株蜡梅,在一片琉璃世界中如粉雕玉琢。

两人一番寒暄,刘知县再三谦让,终还是坐了主位。待康老爷子坐下,知县大人端起酒杯说:老爷子,下官今天能把您老请出来,赏雪品酒,实乃一大快事呀。请,请。

康秀才说:承蒙知县大人抬爱,老朽谢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好雪好酒好雅兴,老朽愧领了。知县大人请。

刘知县说:您老能来,是下官的造化。正可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请,请。这口外的羊肉,一点也不膻,您老尝尝。

44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