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
32名郑州舞蹈学员赴央视录制《童声唱》
河南省羽毛球队发布“未来星”招募令
来这里感受“会说话”的石刻
喜剧电影《沐浴之王》郑州路演笑声不断
市龙舟锦标赛开赛
建业小将入围国家U21男足集训名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
感受郑州疾控艾防力量

本报记者 汪辉 李京儒 通讯员 刘战伟 文 丁友明 图

一大早,一批流调员刚从一线匆匆赶回,又一支应急队即刻出征;每天,十来个小时不吃不喝,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休息时间,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面对上百采集样本,检测员昼夜忙碌不停……

他们虽不是抢救感染的病人,却让更多的人避免感染。他们是追踪病毒的隐形“逆行者”、低调的“排雷人”,他们就是保护绿城人民生命安全的“守门人”——郑州疾控人。

在今年疫情大考中,无数郑州疾控人不畏风险、全力侦察病毒踪迹,争分夺秒控制阻断疫情传播途径,交上了一份抗疫出色答卷。

而在抗艾战场上,无数郑州疾控人更是积极行动、冲锋在前,与艾滋病魔殊死较量,“悄无声息”地彰显了郑州疾控抗艾力量,为我市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防治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探访我市“十三五”艾防工作亮点,感受郑州疾控的责任与力量。

防治目标 行动计划全部完成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努力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先后印发了《郑州市艾滋病防治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致困人员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见》《郑州市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郑州市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0—2022年)》,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一个机制、三大体系”(领导工作机制、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帮扶救助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艾滋病防治模式,走出了一条科学防治、综合防治的路子,艾滋病疫情逐渐趋向平稳,病死率明显下降。

2016~2020年,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按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政府加大对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积极制定和执行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疫情监测检测,积极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措施,全面实施艾滋病人医疗救治服务,落实艾滋病致困家庭和儿童救助关怀政策,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市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防治工作的目标已全部完成。

自2003年起,国家启动了4轮各为期5年的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在2014~2018年第三轮及2019~2022年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我市均成功列入城市示范区名单。

主要指标

政府主导圆满完成

作为流动人口重要城市,“十三五”时期,我市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工作任务繁重、人口流动等带来的挑战较大。

经过5年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市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工作指标。

——知识知晓率。全市对981名城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8.4%,艾滋病、性病、丙肝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7.4%;根据哨点监测等专题调查,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1.0%、青年学生知识知晓率99.6%、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知晓率达90.0%、吸毒人群100%、暗娼人群89.5%、男男同性行为人群90.4%。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相关危险行为减少比例。通过男男同性行为哨点监测结果,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从2017年的49.50%下降至2019年的20.75%,下降28.75%。

——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通过哨点监测系统发现,从事商业性交易女性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感染率,分别为0.20%和0.25%,达到“控制在0.5%”以下的要求。

——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为零。自2017年以来,全市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艾滋病年新发感染率均为0,达到要求的0.3%以下。

——夫妻一方感染家庭配偶传播率。通过规范的单阳家庭管理政策,全市2017~2018年均无单阳家庭配偶传播案例发生,2019年散发1例,传播率0.1%,2020年截至10月底尚未报告单阳家庭配偶传播案例,即传播率为0。

——母婴传播率。经过母婴阻断策略的推行,全市自2016年至今,未发生母婴传播案例,即传播率为0。

——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根据2019年全市人口数字统计,全人口感染率0.0576%,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截至今年10月,全市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3.1%。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中,治疗成功率97.4%。

防治措施

突破创新最佳实践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高校艾滋病联防联控、医防结合一体化、随访管理下沉社区一站式服务等工作模式,创新宣传教育、扩大检测、优化转介流程、加强随访管理,不断提升艾滋病防控能力,全市艾滋病疫情呈整体平稳趋势,人群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治疗、随访、管理检测一体化模式。在优化宣传教育模式和部门分工格局的同时,我市2016年率先在城区开展了医防一体化服务模式新探,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系统统一管理,将城区免费CD4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由省传染病医院统一检测。各区疾控机构与传染病医院医防结合,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和治疗、检测提醒,省传染病医院根据病人情况全程安排CD4细胞、病毒载量检测及治疗,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医防结合一体化模式。突出“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做”,将整个艾滋病管理服务流程中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使艾滋病防治服务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在极大缩短检测时间、充分利用检测资源、便利患者获得救治服务上发挥优势,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提升了艾滋病综合防治水平。目前,医防结合一体化已逐步从城区向县、市推广。

高校重点人群精准防艾模式。逐步实施新生入学“五个一”工程和新生入学检测,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学生社团、学校辅导员、校医等作用,探索精准防艾模式。2017年3月,在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我市作了题为“积极探索高校联防联控防艾工作新模式”的经验介绍。2018年促成河南省高校艾滋病防控联盟,目前全市在校学生志愿者达5000余人。2018年开始率先在高校试点投放安全套免费自助领取机,设立高校艾滋病咨询检测点。2019年组织首届学生青年志愿者师资培训班,成立“爱予艾”公益服务团队。

扩大综合干预,建成三级网络。实行艾滋病高危人群网格化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更多的人主动检测,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建立了全国首家以政府主导,疾控机构搭建平台、医疗机构诊疗及基层社区干预、民间组织同伴教育转介服务于一体的“携手园关爱之家”,对男男同性恋人群等进行连续监测。持续完善监测检测网络,建立了32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234家快速检测点、133家筛查实验室、9家确证实验室、11个监测哨点,市、县(市)区、乡三级监测检测网络全部建成。

关怀救助

全面落实“四免”政策

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全市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免费为各类人群提供咨询检测。全市有7家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被指定为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并成立了各级艾滋病治疗专家组,建立了市、县级免费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网络。

民政、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台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救助政策,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给予救助。全市各级政府每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生活补助、帮助建房、大病救助、廉租用房、临时生活困难等救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感染艾滋病病毒儿童得到基本生活费的比例达到100%,未有失学儿童。因感染艾滋病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的比例达到100%。

同时,关口前移,把好初次产前保健关,开展免费筛查工作,使孕产妇在接受初次产前保健同时免费筛查艾滋病、梅毒、乙肝。落实母婴阻断措施,继续做好HIV阳性育龄妇女及单阳配偶的随访管理工作,确保艾滋病育龄妇女无一例意外妊娠分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