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绚丽十三五郑州这五年 大型系列报道1/2020-12/02/08/2020120208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唱响时代主旋律 谱写民生幸福歌
推进新型城镇化 构建发展新格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七区侯寨乡
推进新型城镇化 构建发展新格局
国庆节MV《我和我的祖国》拍摄现场
金秋十月舞动侯寨
华侨城OCT文化艺术中心(效果图)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黄冠兵 冯谭卿 李佳鑫 文/图

“以前这里是个农贸市场,小门店、小物流、小仓库和破旧场院,环境脏乱差,常常被堵得水泄不通。如今这里是新建的安置小区,家门口就有两个公园,药店超市一应俱全,听说还要建一个社区养老院,真方便……”家住滨河花园安置小区的罗大爷无限感慨。

近年来,二七区侯寨乡乘着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东风,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重点项目建设、城乡结合部整治、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深度结合,致力于打造郑州西南宜居宜业宜游新领地,城乡融合的样板区,一个焕然一新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新侯寨正巍然崛起。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新型城镇化步履铿锵

走进侯寨乡,市、区重点项目华侨城、绿地城、万科水晶城等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西四环、南四环、郑少高速、绕城高速、长江西路等正连通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四通八达;四环两侧生态景观带正徐徐铺开;安置区、学校、生态绿化、环卫设施等一批民生项目相继动工,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

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几年来,随着侯寨乡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目前,辖区9个村已有7个村(社区)实施了整村拆迁改造,涉及群众3500余户。侯寨乡连续三年获得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二十强乡镇(办),生态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为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侯寨全乡始终树立“项目至上”、全面统筹工作理念,全力八卦庙安置区、侯寨新镇区安置区、侯寨老镇区安置区、滨河花园安置区、“西美”田园安置区五个安置项目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打造“宜居”新家园;全力推进华侨城OCT艺术中心、万科水晶城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绿地缤纷城、中欧健康产业园四个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宜业”新领地;全力推进新建三个综合性公园、新建尖岗城市公园、新建四环快速路绿化廊道、南水北调生态公园剩余段建设,侯寨万亩森林公园、金水河上游生态修复项目八个生态建设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强肾润肺”功能,打造“宜游”新标杆。同时,全力推进46条市政道路建设,疏通区域经络;配建党群服务(便民)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公共交通、环卫设施等“N”个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综合承载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打造幸福美丽新侯寨。

环境治理有序推进

城乡面貌脱胎换骨

碧波荡漾的“凤湖”镶嵌在绿景繁花的贾鲁河生态公园中,成为市民周末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晨曦里,老年人轻盈起舞,年轻人沿河骑行;黄昏下,市民三五成群结队散步,休闲纳凉。

5年来,侯寨乡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尤其是2019年以来,按照郑州市“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总体要求,利用40天时间,从拆除违法建设和残垣断壁、清理生活、建筑垃圾、取缔“散乱污”企业、规范线杆线缆等方面消除视觉污染,整洁辖区环境;因地制宜打造了田园石榴沟、美丽台全路2个整治亮点。

2020年转入“治本”阶段以来,建立乡村两级项目台账136项,内容涵盖回迁安置房、市政道路、公共环卫设施、游园绿化提升等项目。同时,每周开展1+9全城清洁行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之中,乡村环境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洁净美”,由“一时美”转变为“持久美”。

如今,信步村庄,就能感受到别具一格的乡村韵味。全垌社区石榴沟村“美丽庭院”示范户李女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瞧瞧!家里家外大变样,路修好了,公交车也通了,外面被修整干净整齐,自己家里跟着也都变了。欢迎大家来俺石榴沟做客,可美了!”

聚焦民生福祉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尺”,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侯寨乡围绕温暖二七建设,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开展低保、公租房、社会救助等便民服务,并整合社会各种救助资源,定期开展弱势群体慰问、帮扶、救助工作;完善乡卫生院软硬件设施,支持各村(社区)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健全养老护理体系,完善各村(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人的城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素能提升进行通盘考虑,开展平安建设创建,强化诉前调解和矛盾化解,打造“金牌调解员”队伍。“幸好有这群小伙子,不然我这条老命就没了!”前几天,住在侯寨新家园72岁高龄的郭老太在晨练的路上失足摔倒,血流不止。万幸的是,她的情况恰巧被在三级监控平台执勤的巡防队员郭培龙看到,巡防队员立即用携带的急救包为其进行了止血包扎并拨打120电话求助,使郭老太转危为安。

党建引领素能提升

“老农民”化身“新市民”

近年来,随着拆迁工作的完成,群众陆续回迁。但群众腰包鼓了,迷茫多了;环境好了,卫生差了;物质富了,精神贫了。如何尽快使被上楼的村民转化为“新市民”?侯寨乡圈定重点,深入思考。

实施“强基”工程,以群众回迁安置小区为试点,采取乡、村(社区)、楼栋党小组、业主委员会“四级”管理机制。牢固树立“群众回迁,党建先行”的原则,打造集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体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复合型党建阵地”,着力解决党员群众学习、娱乐、活动无场地的问题,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实施“先锋”工程。要求党员在党员大会、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必须统一佩戴党徽,亮出党员身份,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真正发挥先锋作用。党员家门口悬挂党员标牌,开展优秀模范党员评先表彰活动。设立党员服务岗,提升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实施“育民”工程,组织干部学管理。紧紧围绕当前基层工作中农村集体股权制度改革、村级管理等内容,开展村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同时,实施“精准培训”,联合区人社局开展农村“4050”人员就业培训,如糕点、厨师、育婴、水电工、月嫂等实用人才培训,缓解农村闲置劳动力无证就业难问题。巩固发展群众曲艺队,开展农村妇女广场舞培训、全民健身活动和村级运动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实施“聚心”工程。面向群众需求,建设多层次的服务平台和文化载体,规范建设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满足老中青不同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挖掘侯寨历史文化,讲好侯寨故事,塑造“一村(社)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开展 “五评”、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全乡道德水平整体提升,进一步加快转型期“市民化”步伐。

乘风破浪,逐梦前行。侯寨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侯寨乡将继续坚持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立足当前,只争朝夕,扎实工作,进一步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为建设“三个二七”和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