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心通桥民意排行榜
奏一曲精准扶贫幸福歌
“黄河之礼”文创潮玩巡展月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追寻先烈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开展“四史”知识竞赛活动 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老旧小区改造破难题 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专题培训学习 提升综合素能
强化党性教育 巩固宣传战线应知应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奏一曲精准扶贫幸福歌
——电影《幸福路上》见面会在郑举行

在决胜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磨难但百折不挠,身残志坚仍努力奋斗,与贫困抗争逐梦精彩生活。在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根据我市真实扶贫故事改编的精准扶贫影片《幸福路上》昨日在奥斯卡影城举行见面会,影片传达的激励人心的正能量,让这个飘雪的冬日弥漫出一缕缕人间温情。

取材真实故事

记录动人瞬间

《幸福路上》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指导,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中共中牟县委宣传部、河南慧创影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拍摄,得到了中国肢残人协会、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郑州市残疾人联合会、郑州慈善总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一个只有两根手指、全身85%大面积烧伤的残疾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税后月收入13985元,他和残友基地的小伙伴们,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创造精彩生活,奏响了一曲精准扶贫的幸福歌。

活动现场,故事原型郭辉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出生在河南商丘柘县的一个农村。15年前,一场爆炸,带走了他的右手,左手只有两根手指能活动,双脚到现在仍然时常溃烂。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经过内心的挣扎,带着看病欠下的巨债来到扶贫基地,从一个月370元的收入到税后最高16000多元,用残缺的身躯奋斗出自己的天地,并在基地带领多位徒弟共同致富。

聚焦脱贫一线

传递生活正能量

作为演员之一,郑州广播电台主持人燕子在其中饰演了残疾人学校云客服的老师,回忆起那段拍摄经历,她充满了感慨。

“我们当时是在河南省残疾人基地拍摄的,我们在一起相处了两个多星期,我发现他们虽然身体上有残缺,但他们努力生活的那种积极和乐观特别触动我,”燕子说,“生活当中很多的年轻人抱怨压力大、生活不如意……我就在想,他们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至少他们身体是健全的,思想是成熟的,但是对于这些大院里面的残疾人,他们是那样的一个状态,但却自然用心的生活。”

“之前也参与过很多的公益活动,但在电影拍摄中,我来到残友基地之后才真正近距离的和这些残疾人朋友在一起生活、工作、学习,那段时间他们生活的不便带给我很大的冲击。”在影片中饰演残联热心工作人员的玮琳分享到,“就像影片中的张姐热心关怀郭栋梁一样,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志愿者在做公益活动,我相信大家的小爱会汇聚成大爱,为这些努力生活的残疾人增添一些助力和活力,也希望这部电影能给所有人带来积极生活,乐观面对人生坎坷的正能量。”

借助光影魅力

助力脱贫攻坚

据介绍,电影《幸福路上》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召的生动实践,旨在以电影的形式传递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们中原大地上有很多脱贫攻坚的鲜活的例子,这些例子都需要宣传,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了解到我们是如何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据郑州广播电台负责人透露,电影《幸福路上》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明星大腕,但影片透露出的真情实感,用心的创作加上感人的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的心。“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推出一批可学习的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与先进典型,让人们关心关爱残疾人群体,为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正能量。”

郑州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社会各界力量都参与脱贫和扶贫开发,而且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大电影工作者把我市真实的扶贫故事改编成励志电影搬上银幕,这是对脱贫攻坚的一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杨丽萍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