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1版:郑州教育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弟弟3岁半,刚上幼儿园。
开学第一周,每天早上,弟弟都因与家人分别伤心地吃不下饭。在幼儿园,每到吃饭的时候,他就捂住嘴巴,老师也没办法。盛在碗里的饭,弟弟除了喝几口汤以外几乎全剩下了。食物浪费了真可惜。
爸爸知道了,就对弟弟说:“二宝,你可以吃一些东西,挑喜欢的吃一点,好不好?不喜欢的先剩下!”弟弟听了,到校就对老师说:“我爸爸说了,不喜欢的要剩到碗里。”结果爸爸被幼儿园老师“谈话”了。
一次弟弟回家告诉我,老师让他们背诵李绅的《悯农》。弟弟稚嫩的声音背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爸爸听了,夸弟弟背得好。爸爸告诉我们一粒米要经历播种、插秧、施肥、浇水、收割、晾晒、脱壳、运输、销售、蒸制等各个环节才能成为我们桌子上的米饭,农民伯伯和工人叔叔要付出很多努力。爸爸说我们要把碗中的饭都吃完,不能剩,做到“光碗”。
第二天一早,弟弟到幼儿园就给同学们讲了大米的来历。可晚上爸爸又被幼儿园“通报”了。弟弟把碗里的饭都倒到了盘子里。碗是“光”了,盘子满了。老师说爸爸的教育不彻底,有“后遗症”。爸爸跟老师聊了半天,挂完电话,爸爸对我和弟弟抿嘴一笑,什么也没说。
第三天,弟弟一到幼儿园就开始给老师提要求了,不吃这不吃那。可是等幼儿园开饭的时候,弟弟傻眼了,这回盘子收了,只有碗了。弟弟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光碗”了。
又经过一周的适应,弟弟现在已经不挑餐具了。真正做到了“光盘”。
中原区建设路第二小学 杨开益
点评:弟弟聪明、有趣,从和爸爸的斗智斗勇中渐渐养成了“光盘”的好习惯,小作者把这温馨且充满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思路清晰,温情而又美好。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