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帝故里西关外 蓄势启航新征程
雕塑公园将再添新作品
手机没电怎么办 智慧灯杆来帮忙
机动车限行 公交车“加班”
英才街部分路段停水
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让文明风尚吹遍绿城
一杯姜糖水 暖身更暖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帝故里西关外 蓄势启航新征程
——新郑市城关乡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留余地
新郑市城关乡举行白居易故里诗歌文化季开幕式
新郑市城关乡白居易故里
新落成的城关乡乡村体育公园

本报记者 张立

冬日的阳光下,无人机航拍新郑市城关乡镇区,一片新建成的学校、社区、游园构成的现代化建筑中,一座早已停工的老电厂矗立其间。新旧之间,记录了这里从辉煌到衰落又蓄势奋起的历程。

镇区重生

城关乡政府办公室,挂图上,新郑城区西侧,一片蝶形区域,就是城关乡所在。南水北调运河南北贯穿,分出蝴蝶两翼。“东部镇区曾是老工业区,西部是乡村。”80后的马东亮在乡里工作近十年,如今担任乡党委书记。他说,城关从辉煌到衰落再到蓄势待发,起落波折,感慨万千。

乡政府角落的铸铁旧暖气管,是一个证明。“当年城关是新郑市最先通暖气的乡镇。”马东亮说,上世纪90年代起,这里以电厂为中心,逐步引来近200家企业,成为黄帝故里西关外最热闹的商业中心,乡财政年度收入率先突破千万元,一毛、二毛、糖厂、瓜子厂、服装城是新郑人的集体记忆。

可随着一次次产业结构调整,电厂停产,工厂相继关闭或迁出,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流出,店铺关门。到2014年,镇区一片萧条,3000亩建设用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

“十三五”以来,新郑市启动西南部区域转型升级战略,城关乡抢抓机遇,抓住西关老工业园区旧城改造契机,拆旧建新,盘活土地资源,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推动转型。

可是,拆,钱从哪来?居民咋安置?城关乡的办法是“融”。 运用增减挂钩政策,率先通过政府融资机构,运作镇区土地整理项目,成功融集资金11.5亿元。

钱有了,拆更不易。城关乡党委副书记李晓东说起当时经历,用“连轴转”“挨户算”“逐人劝”“嘴磨烂”形容。经过连续两年艰苦努力,拆除企业163家,商铺641家,居民住宅1700多户,盘活建设用地两千多亩。目前群众已入住新居,其中大周庄村群众实现安置房交房即发证。镇区西城花园,6层电梯房错落有致,门前正在建公园。院内配套幼儿园、地下车库。从幼儿园到高中,不用出镇区。

“今天的城关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更有充足的土地资源,是一片处女地。”马东亮说,他们这几年的工作,主要目的是为未来打基础留余地,目前城关乡有洧水公园、南水北调绿化带、杨河公园等生态资源,以及完善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正在围绕杨河生态水系,规划4.5平方公里的经济科创园,发展新型产业,实现产业再振兴。

乡村新貌

穿过南水北调干渠向西,大片农田映入眼帘。在城关乡敬楼村,新落成的体育公园矗立在一片农舍中,公园利用原有荒地所建。拱形舞台、下沉式观演广场、绿植长廊、塑胶跑道、羽毛球场、篮球场一应俱全。

近年来,城关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完成覆盖14个村的农田水利项目,改造中低田两万多亩,改善灌溉面积7500亩。今年,新郑市全面实施“用脚步丈量城乡”工作法。城关乡以此为契机,因地制宜、向内挖潜,充分运用“脚步丈量”工作法,着力盘活资源、补齐短板,着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工作中,城关乡党委书记带头,定期徒步走访,重点对闲置荒地、闲置厂房、闲置学校、闲置村部、闲置宅院等资源进行排查利用。梳理出百姓呼声最高的五个方面,决定因地制宜,建设小讲堂、小书屋、小广场、小游园、小舞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城关乡东郭寺村是白居易出生地,村庄利用闲置用地、老宅院改造,建成白居易故里文化园、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乡村书屋,吸引了不少游客。

走进西边的官刘庄村,东西主街道改造工程正在收尾,沿路多处荒地改造成小游园小舞台,几名施工人员正在路边砌石凳。退伍军人唐广州家门前,围栏式五人足球场草皮碧绿。“原来这是片粪堆,夏天苍蝇乱飞、臭气熏人,现在成了农民足球场。”村民唐广州说起变化,深有感触。

高皮匠村,新建成的两层党群服务中心干净整洁。门前广场花坛上,一个个石磨盘古朴厚重。“从附近收的,做装饰。”城关乡负责人居环境工作的副乡长韩莹说,为节省资金,尽量废物利用,废石头刻上字做假山,旧水缸画上画做花坛,游园硬化适度,门前种果树……

乡村环境改善中,城关乡聘请专业团队编制村庄规划,力求一张蓝图谋划好、量力而行实施好,空间落到规划上、项目落在土地上。全乡共打造小讲堂14个、小书屋8个、小广场18个、小游园35个、小舞台8个,并修建乡村道路和宅前路86公里,安装路灯2630盏。

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基层干部运用“脚步丈量”工作法的生动实践。马东亮说:“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发现的是问题,解决的是民生,践行的是初心、考验的是恒心、坚定的是信心、得到的是民心。”

文化惠民

眼下,城关乡文化站正忙着筹备新一届农民歌手大赛。在硬件环境改善的同时,城关乡以文明乡镇创建为契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围绕群众需要推进文化建设。今年先后举办白居易故里文化节、戏迷擂台赛、乡村运动会,并组建36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经常性开展文艺活动。

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成立由12名先进党员组成宣讲团,开展经常性宣讲活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同志。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典型选树活动,共评选出“好公婆”173名、“好媳妇”173名、“十星级文明户”135户、“美丽庭院”59户,营造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做模范的良好氛围。

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五小”带“五大”,用小广场、小游园、小书屋、小讲堂、小舞台,营造大氛围、形成大教育、收获大团结、激活大党建、打造大亮点。如今的城关乡,村村有阵地、处处有舞台、人人是演员、场场得民心,以往群众“活动没场地、运动无处去,饭后打麻将、无事闲晃荡”,现在“吃饱三顿饭,就到村里转,蹦跳有舞台,联欢在游园”。

“留住工业记忆,积蓄生态能量,改善居住设施,凝聚文化力量。这些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长远与未来。”马东亮言语务实,思路清晰。他说,今后还是要积极回应群众期盼,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断探索新路径、解决新问题。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投资者关注黄帝故里西关外这片热土,前来投资兴业,共同建设美丽城关、魅力西城。

(图片由新郑市城关乡提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