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沙漠无声
独怜幽草(国画) 吴 刚
时代的灯光
辣椒歌(外一篇)
天不言而四时行 地不语而百物生(书法) 宋家平
《岁月静好》:体悟自身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温情的小火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时代的灯光

♣ 乔山峰

儿时的记忆里尖山很普通,不陡峭、不巍峨,没有悬崖峭壁,也没有溪水秀木,更没有厂矿企业,就连耕地也少得可怜,经济发展水平常年在当地垫底,除了贫穷好像没有别的。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黑夜。太阳一落山,山里黑漆漆一片,居住分散的村民纷纷回家,点上一盏如豆的煤油灯,村子早早地就寂静下来。为了省煤油,全家人都聚在一盏灯下,我和姐姐凑在一起读书写作业,有时写着写着突然听见刺啦一声,头发被燎掉一片。那时候,“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大人小孩们一个遥远的梦。在这昏黄的灯光下,我下定了好好学习的决心。

有时走亲访友、下地干活回来晚了,黑灯瞎火的只能用火把、煤油灯照路前行,山里的小路七拐八弯,遇上刮风下雨,只好睁着眼睛瞎摸乱撞了。谁要能提上马灯,那就是一种富裕、地位的象征,手电筒更是稀罕物。姐姐从城里带回来一把手电筒,可以装三节电池,明晃晃的银色外壳能映出人影,光柱能照出很远很远,拿在手里感觉比如意金箍棒还神气。要是晚上出去,我总是抢着拿手电,时不时对着天空画几道圆圈。夜色中,手电的光劈开了黑暗,也劈出了我追寻光明的信心。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山沟里也开始亮了起来。大小村落都通了电,家家户户装上了电灯,后来又用上了各式各样的节能灯。乡里有的街道装上了路灯,从零零星星地挂在水泥电线杆上,到一排排整齐划一地矗立在街道两旁,伴着夜色发出迷人的亮光。人们向往着有一天路灯能从乡里一直延伸到山沟里,给夜里出门的人照亮脚下的路。

进入新世纪,美观实用的太阳能路灯如一条腾飞的火龙,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沟里挺进。天一擦黑,农家院前,乡间路边,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调皮地眨巴着眼睛,刚吃过晚饭的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说笑着向村里的文化广场汇去。广场上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欢快的大喇叭唱起火辣辣的歌谣,鼓动着早已耐不住寂寞的乡亲们舞了起来。远远望去,整齐耀眼的路灯,犹如一串璀璨的夜明珠,镶嵌在山体之上,彻夜守候着早出晚归的人们。

这几年,闪亮的路灯更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尖山早已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仅4A级景区就建成了三家,昔日的穷山沟真成了金山银山。逢上节假日,来来往往的自驾游就连高速出口都时常吃不消,尖山成了名副其实的“郑州西花园”。

现在,在路灯的照耀下,尖山上下处处是风景。特别是夏夜的幸福路,成了不少郑州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夜幕刚刚降临,车辆和人流就多了起来。银杏树旁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造型灯喜气洋洋,灯下的各色地摊热闹非凡,商贩们扯着嗓子吆喝,游人们摩肩接踵。女人的目光在服装首饰摊流连,孩子们盯着电动玩具和笼里的小兔子。漫步山间,凉风习习,享受一下自然的休闲慢生活,唯美而不失浪漫。不知不觉已是午夜时分,这里依然是人山人海。人们举着手机各种角度咔嚓咔嚓地拍呀拍,怎么都拍不腻,随手发到朋友圈就是一道风景,马上收获大片点赞。幸福路流光溢彩,整个尖山犹如铺开的一幅缤纷画卷,徜徉于夜色之中,火红的路灯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幸福。

尖山上下亮堂堂,时代的灯光照亮了村民们脚下的路,更照亮了乡亲们奔小康的心,寂寞了多年的小山村越来越热闹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