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评 上一版3
切莫盲目相信 “抗幽牙膏”
不忘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
该给网络算命 算一算“法律命”
清除“拦路虎”
叫停“刷脸取纸” 并非杞人忧天
让新技术成为老年人的“守护人”
解决服务难题
禁止超限
网络购物呼唤“有内容”的评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叫停“刷脸取纸” 并非杞人忧天

东莞一处“星级公厕”最近在网上火了,原因是使用“人脸识别”取厕纸设备,引起市民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当地城管部门回应:已协调终止使用前述设备,改用常规方式向市民免费提供纸巾。

“星级公厕”采用“刷脸取纸”,是为了避免同一人短时间内多次取纸。然而,为了取点厕纸市民就要“让渡”人脸信息,为了防止少数人不文明就要让多数人“验脸正身”,是否“收效与付出”不对等?

涉及公民隐私,敏感并不多余。虽然设备制造商声称“并非把用户照片存下来,设定时间内会自动删除人脸信息文件”,但有专家认为“在本机没存储不代表在系统内没存储,一旦数据库泄露或被盗用就有风险”。所以,叫停“刷脸取纸”不是杞人忧天。

我们必须看到,“刷脸取纸”在“合法、正当、必要”“充分征求被采集人意见”“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等方面都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据悉,这样的设备在国内其他地方也有安装,甚至成了推进“厕所革命”的一种方式。此类现象令人愕然,相关地方和部门保护公民隐私的意识有待加强。

同样存在隐患的“刷脸”场景还有,居民小区“门禁”、单位考勤“打卡”、售楼处“无感抓拍”、手机APP人脸验证……有关应用倒是极大方便“管理用户”,可人脸信息被窃取、贩卖、用于不轨图谋也在增多。“花2元钱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社会怎能不反响强烈?

必须指出,不能为了管理的便利性而牺牲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保护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安全,有关部门应对技术应用场景、个人选择权等制定更多规则,提高图像采集、人脸识别的使用门槛,赋予人们对技术滥用说“不”的权利,破除“不刷脸不服务”的“霸王条款”。对不按法律要求保护公民隐私、非法利用有关信息的个人和单位,不仅要给予行政处罚,而且应支持合法的、正当的民事赔偿诉求。对偷拍盗取人脸信息者,如有必要,更应按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唯有依法规范、妥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才能行稳致远。

蒋 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