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书写教育新答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求索 暖风拂面
书写教育新答卷
郑州教育“十三五”成就巡礼
“小创客”创作的巡线小车开始工作了
昆丽河小学学生制作的“智能垃圾桶”
黄河路第一小学多彩的延时课程
南曹小学学生享受丰收的快乐
高新区外国语小学 学生依次领餐
劳动教育中 学生认真制作果盘

本报记者 周 娟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检验教育发展成果之年。近年来,郑州市将教育作为民生之基,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创客教育”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暖心配餐”打造舌尖上的校园;“官方带娃”延时服务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劳动教育”将课堂搬到“广阔天地”……全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亮点频出,不断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收官之年,郑州教育用躬身探索的实践和喷薄而出的力量,书写出美好教育的新答卷。

创客教育跑出“加速度”

“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幻影F1’比赛。” 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创客空间,一场“飞车”比赛正紧张进行中,比赛充分考验了选手的判断力、操控力和应变力。教室另一侧,遥控直升机正穿过层层障碍、平衡起落;展示区内,孩子们用精细的手工以及无穷的创想创作出了许多“颜值爆表”的模型。

在这所校园,科技精神和创新元素已深入人心,无处不在。“通过创客社团的开展,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培养了乐于实践和探究的精神,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学习、社会交往等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昆丽河小学校长孟晓莉表示,学校将以实验校的建设为契机,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继续解放思想,培养更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科技人才。

像昆丽河小学一样,在郑东新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创客学生社团,承载着一批批小创客们的科技创新之梦。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的Scratch创意编程课程、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的趣味电路课程、郑州市第九十四中学的3D打印课程、心怡路小学的OM头脑风暴课程、龙翔小学的机器人课程、商鼎路第一小学的物联网现代农业课程等,较好地凸显了创客教育“做中学”的特点,开拓了学校创新教育的实践场。目前,郑东新区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人工智能实验区”,郑东新区九年制实验学校、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创客教育试点校,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龙翔小学等8所学校被评为郑州市创客教育示范校。

经过几年发展,郑州市创客文化日益繁荣,不断丰富着中小学生创客教育的形式与内涵,自2017年起,我市已连续举办多届中小学创意编程大赛,每次参赛学生都达上千人,为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提供了一个创新体验、展示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的教育理念,已经融入新的教育发展方向之中。

作为“中央电教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充分考虑到创客教育的育人功能,目前,已开发多门创客类综合型校本课程,打造了36个学生社团。学校荣获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创客教育示范校称号。

郑州市第九中学则布局以“中书院”创客区域空间打造为核心的发展生态,建设了微生物定量实验室、数字探究实验室、生化定量实验室、数字星球实验室等四大创新实验室,同时,还建设了考古与发现馆、海空酷客、木工坊、创客瓦力机器人等创客空间,积极引进未来智造、设计思维、智慧生活等培养学生创客思维的国际高端课程,全方位、多角度为学校创客教育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实践。

创客教育在郑州各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郑州市有34所学校获得河南省创客教育示范校称号,金水区、郑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入选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46所学校入选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占全省比例的四分之一。

未来,郑州市创客教育工作将深入贯彻郑州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实施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打造郑州创客教育资源平台,构建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促进郑州市创客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校午餐服务全覆盖

午餐时间,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兰山餐厅内,孩子们开始按秩序领餐、用餐,三菜一汤、一份主食、一份水果、一盒酸奶,孩子们吃得特别香,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学校的饭菜太好吃了。”吃完饭的孩子露出开心的笑脸,骄傲地举起各自的“光盘”……

为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实现美好教育,郑州高新区各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采用自建食堂的方法,挖掘内部空间,投资2000余万元改造19所学校食堂餐厅,全面加强校内外午餐供餐管理,以学校为主为学生提供健康、营养的午餐供餐服务。同时,建立多方参与、规范有序的学生午餐供餐管理制度和机制,形成学生午餐供餐管理的良好秩序。截至2020年秋季开学,高新区实现了中小学午餐供餐100%全覆盖,有需求的2.99万名学生享受到了在校午餐服务。

2019年10月,郑州市郑东新区率先在中小学全面启动在校午餐和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随后,其他各区陆续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了多种供餐服务模式。

金水区依托校外配餐企业建设“卫星厨房”,通过“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由具有校外供餐资质的企业“中央厨房”对食材原料进行初加工,每天配送至由该企业运营的学校“卫星厨房”,进行热调理烹饪、餐盒分装后送到学生手中。

二七区采用“政府引导,学校主体,家长分担,社会协同”四项统筹供餐模式,按照“透明、自愿、公益”三项原则,中学以校内食堂供餐为主、小学以校外配餐为主,通过“试点学校、试点区域以点带面”延展推进。

据统计,郑州市内九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535所,在校中小学生近59万,其中,34万余学生目前有在校就餐需求,占学生总数的57.6%。在全市各部门的不断努力下,截至目前,市内九区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午餐供餐全覆盖。

延时服务“延”出精彩

击剑、啦啦操、篮球、田径、武术、合唱、舞蹈、书法、绘画、编程……放学了,金水区黄河路第一小学参加延时的孩子开启了快乐的课后活动,26门特色社团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继今年5月启动午餐供餐后,11月2日,该校正式启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学校开设“作业辅导+”班级延时服务课程,不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可以在班级内自主作业,并由辅导老师组织开展阅读、手工、智力开发、科普、美食等丰富的课程大餐。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带来插花、茶艺、戏曲、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密切家校关系,开阔孩子视野,拓宽孩子思维。同时,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国防教育、非遗文化、快板相声、小提琴等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在校生活更有趣,更精彩;丰富多彩的课程,助力学生文武兼修,全面发展。

2020年10月,金水区教育局研究出台《金水区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各校严格实施“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充分利用设施设备和教师资源,既为学生提供写作业、课外阅读、运动、游戏等常规课后服务,也设置有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艺术、体育、科技、拓展训练等各类特长服务,供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灵活实施“1+X”课时分配模式,既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也有机会选择多样化课程。“统一+接力”模式,在统一提供服务时间的基础上,灵活实施接力服务,通过党员先锋岗、值班教师、家长志愿者等接力的方式,保证学生离校时间弹性化,形成“大延时+小延时”的爱心接力局面,着力把课后延时服务“延”出品质、“延”出温暖、“延”出精彩。目前,区属73个中小学已全面展开课后服务,强化提升了在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发挥了家校共育的价值,实现了协同育人的追求。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是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家庭的向往。截至目前,课后延时服务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市区中小学已实现全覆盖。

劳动教育育身更育心

“这些萝卜、白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又大又新鲜。”“尝一尝我们种的花生,特别好吃。”管城回族区南曹小学结合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劳动实践、劳动探究、劳动创造为抓手,把荒地变成了良田,在管城回族区率先开发了“耕乐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浇水的过程中学会了计算电费,在扎篱笆的过程中学会了创意设计,在义卖果实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在加工美食的过程中学会了节俭,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学校利用“耕乐园”独特的劳动育人功能,巧妙地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并在劳动基地中做到了运用和探究。

劳动教育是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并进行创造创新的过程。基于此,管城回族区基于“融合、整合、配合”的理念,深度挖掘本土资源,通过“三课程+一文化”丰富劳动教育途径,即上好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开设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劳动教育渗透课程和以“劳动日”“劳动周”为方式实施的活动课程;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区积极构建“劳动课堂”课程联盟、“社团活动”课程联盟、“楼顶花园”课程联盟、“实践基地”课程联盟、“小河谷香”课程联盟、“岗位体验”课程联盟,共享劳动教育资源,促进各校劳动教育协同发展。

目前,劳动教育课程在全区各个学校遍地开花,南曹小学、十八里河中心小学、外国语小学、创新街小学、青山路小学等8所学校劳动教育成果被评为郑州市一等奖,外国语牧歌小学、南曹小学2所学校被市里推荐申报河南省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其中,南曹小学《新时期农村小学“跨界融合式”劳动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在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成功立项,目前正在研究实施阶段。

当代青少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人,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路径。在此背景下,郑州市集聚优势教育资源,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探索成立未成年人劳动教育联盟,积极创建科学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十三五”期间,郑州市不断强化校内校外资源融合,不断扩大劳动教育载体,指导广大学生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养成劳动习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共同承担实践育人的社会责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