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绚丽十三五郑州这5年 大型系列报道·1/2020-12/24/11/2020122411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有优教绘锦绣
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
怡美教育 遇见最童年的自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有优教绘锦绣
春晓小学亲子运动会开幕式新风扑面
漓江路小学学生在甲骨文绘画课上收获满满
星火路小学学生入学仪式感十足

本报记者 苏立萌

(上接十版)

教学相长 力促教师成长

落实郑州市“黄河人才计划”,强化对教师编制、待遇、住房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首创公租房优先分配教师的做法,为397位老师解决住房难题;该区总投资1943.32万元,在南曹乡的管城六中、毕河小学等7所农村中小学校内增建教师周转房、食堂等配套工程;制定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细则,按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管城回族区高质量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十三五”以来,该区不断改善教师队伍,切实加强教师保障,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舒心从教。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该区坚持一手抓数量、一手抓质量,对教师队伍进行“造血式”“输血式”“活血式”培育三管齐下,激发潜心育人、悉心从教的澎湃活力,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加速转变。

“在教师配备上,我局坚持师资均衡管理,生师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累计招聘教师1302名,在全市率先将新任教师学历标准提升至本科以上,先后赴211、985及高等师范院校招聘硕士研究生319名,研究生比例从2016年的不足1%提升到11.2%。此外,该区教育局积极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乡村学校“输血”,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该区还充分利用“造血式”培训,实现教师“整体成长”。“十三五”以来,该区大力实施名师培育工程,优秀教师数量逐年递增,全区特级教师、各级名师达146名,2020年,更是实现了教育系统省特级教师零的突破。同时,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培训,并开展观摩活动,实现全区内的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和全员提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聚焦课堂教学,该区加速“活血式”培养,让教师在课堂中成长。通过培训、研讨等活动,创造专业路径,在提炼培育教学成果同时,加速建构有效课堂教学形态,如创新街小学主体探究式自主课堂、实验小学个性课堂、外国语牧歌小学活力课堂……一个个教学成果让人欣喜,在校园里绽放无限生机。

固本培元 探索多彩课程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向来是管城回族区教育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的主阵地。该区聚焦德育课堂、家校共育,优化育人环境,创新德育实践活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和文化育人力量,为青少年“拔节孕穗期”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创新街紫荆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下,一幅家校心连心、手牵手的温馨画卷浮现眼前——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观摩活动、共写班级博客等家校合作新形式纷至沓来,针对问题学生,该区各个学校联合学校心理老师,开展“问题学生心理诊断”, 每学期期中、期末,由家长、老师进行全面评估,营造家校合力共育的良好氛围。

家校共育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该区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把家庭教育融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比如,通过“国旗下微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崇尚劳动、珍惜粮食等道德品质,不仅实现了育人目的,也促进了家校和谐发展。

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生长点。该区在强化家校共育的同时,还持续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大胆尝试,探索出一条全面提高学校德育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新路子。

研学课遍地开花。郑州市东关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带领区级工作室把研学旅行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逐步推广研学课程,为该区德育教育再拓新渠。

心理课守护绽放。利用心理话剧,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来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活动课之中,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等不良心理……如今,一系列心理活动课在管城回族区生根发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节日课沁润心灵。为引导广大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该区1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共同开展《如何让学生过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的研究,进行一系列节日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互联网+” 赋能智慧校园

万兆骨干校园网、信息科技进班级、“数字校园”互联互通、智慧录播教室……“十三五”期间,管城回族区教育局美好教育加速迈向新未来,信息化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各个场景,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均衡发展,支撑构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构建“互联网+”智慧教育新生态,为教育现代化蓄势赋能。

2016年以来,该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集团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为加强“三个课堂”应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强有力的支撑。目前,该区教育局下辖各级教育单位的网络全覆盖,业务应用系统数据互通、运维体系规范等基础建设工作已经夯实,加快“数字校园”顶层设计,建设以“管城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核心、多系统融合、多业务应用的数字校园系统,将先进技术与教育行政、教学、教研、帮扶工作高度融合,推动全区教育管理机构与各中小学校高效联动沟通,提升全区教学、教研业务工作水平。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全区所有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接入区教育城域网,实现了万兆骨干、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的基础有线网络构架,实现全区教育应用互联互通。同时,大力推进“班班通”建设,中小学教室全部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为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在“三个课堂”建设方面,加速区级专递课堂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所有优质资源的云汇聚与统一管理、共享;搭建专递课堂服务平台,实现教学巡视、在线教学观摩、远程管控、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功能;在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建设专递课堂教室,采取1对2或1对N方式开展互动教学与教研,促进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实时互动交流。

如今,在管城回族区这片沃土上,美好教育已从一个理念,转变为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强力举措,助推教育基础更完善、教育质量更优质、教育活力更彭拜。迎接“十四五”新开局,该区教育局将继续顶格发力,引吭高歌,持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实现区域教育发展新跨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