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精准帮扶见深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播撒希望 照亮未来
精准帮扶见深情
郑州教育“十三五”成就巡礼
扶贫资助政策宣讲
建档立卡精准资助
大学路第二小学举行资助工作培训会
教育帮扶深入推进
支教老师上公开课
开展资助宣传,做到应助尽助

本报记者 周 娟

知识改变人生,扶贫必先扶智,“十三五”以来,郑州市依托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制度建设“精”,师资建设“强”,控辍保学“实”,贫困资助“全”,全力构建了涵盖行业扶贫、驻村帮扶、郑卢结对等三大方面,覆盖困难学生资助、控辍保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边远地区人才培养、新郑驻村帮扶、卢氏结对帮扶七大工程,充分发挥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力军作用,打造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贫“郑州模式”。 郑州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郑州市驻村工作先进单位、郑卢结对帮扶先进单位……一个个印记串联,撒播着一颗又一颗希望的种子,助力莘莘学子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

应助尽助 一个都不能少

整洁的校舍、崭新的桌椅、漂亮的塑胶操场、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这些过去只有市区学校才能拥有的“高大上”配置, 如今在农村学校也渐成“标配”。在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项目中,全市共投入资金21.4亿元,改造校舍面积117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42.6万平方米,为461所学校更新教学设施,覆盖全市139所初中、263所小学和59个教学点,受益学生22万人,不断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学校要把教育希望的种子撒播得更远一些,让城乡孩子共享现代教育‘福利’,充分展开理想的翅膀。”郑州市紧紧围绕“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资助工作制度,强化资助资金监管,不断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目前,我市的资助政策体系涵盖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四个层次,资助项目多达25个,基本实现了各种办学层次、城市农村的全覆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促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

在做好原有中职和高中资助的基础上,郑州市在三个学段提高了建档立卡学生的资助标准:学前教育生均600元保教费和400元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年800元;高中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中职学生免学费,一、二年级享受国家助学金每年2000元;高中及中职考入大学的低保、低收入学生,一次性救助分别为8000元、4000元。在2016年—2020年五年间,发放资助资金148078.0444万元,惠及学生177.1685万人次,其中,给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资金11885.41045万元,惠及学生22.1181万人次。同时,我市把残疾学生纳入享受省定营养改善计划,并将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困境儿童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项目。

2020年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市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排查认定工作,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受助范围。“义务教育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市密织控辍保学网,规范学籍管理制度,要求做到一人一籍,规范学生休学、转出、转入手续,建立详细规范的学生学籍档案资料。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准化帮扶政策,避免他们因贫、远、厌学、缺少关爱等原因而辍学,建立健全学习帮扶制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

根据教育部《常用教育监测指标解释》计算,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净入学率分别为小学103.68%,初中114.19%,巩固率分别为小学五年级巩固率105.61%、初中三年级巩固率104.92%。

关爱教师 提升幸福指数

教育配套设施的改善,给乡村孩子提供了开眼界、强素质的基础条件。当务之急,是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充实更多人才,盘活乡村现有教师资源,让更多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住进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的教师周转房,让不少教师心里倍感温暖。为着力提升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我市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作列为民生实事,同时,在乡村教师补充、职称评审、岗位设置、评先表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目前,各区县(市)结合实际,制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按照村委会所在地或乡镇政府所在地分别给予每位教师每月700元、500元生活补助。2019年,郑州市所辖16个区县(市),除上街区无乡村教师外,其他15个区县(市)都享受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9年受益教师31218人,共投入资金228835200元;2020年受益教师30378人,共投入资金275899600元。

此外,我市针对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开启“绿色通道”,在农村学校连续从教男满30年、女满25年且符合申报条件的在岗在编教师,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在农村学校连续从教男满25年、女满20年且符合申报条件的在岗在编教师,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在农村连续从教满30年且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在岗在编教师,申报考核认定中小学一级教师。对定向录用到农村任教的高校毕业生,以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对到乡村学校交流支教1年及以上的城区教师,分别给予每人每月900元或700元生活补助。从2019年9月起,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地方教龄津贴从过去的随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学期发放,改为按月发放。

住得开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让乡村教师更有获得感。作为乡村教育的追梦人,不少教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们说:“我们热爱这片土地,因为这里给了我们成长的舞台和机会,在成就孩子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

结对帮扶 共绘美好愿景

“来卢氏前,对支教生活有很多想象;来到卢氏一高后,发现自己爱上了这里的一切,这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体验,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育扶贫这片广阔天地里还是大有作为的。”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支教教师刘立群在他的支教日记中这样写道。

8月26日,刘立群开启支教生活。每天清晨五点半,他会和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住校的同事一起走出住室,用晨跑开启满满一天工作。从熟悉学生、熟悉老师、熟悉学校、熟悉教材开始,每天听课、评课、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参加教研、师徒结对、师生交流、师徒谈心……他带着满满的正能量,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勤奋不懈的奋斗,引领师生追寻梦想。

为改变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我市建立起市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王中立为组长的帮扶领导小组。结合郑州和卢氏教育实际,我市市属34所学校、12个区县(市)38所学校与卢氏县73所学校和卢氏县教研室“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2019年5月,我市选派154名优秀教师赴卢氏支教,2020年8月,又选派96名优秀教师继续赴卢氏开展支教工作。支教过程中,老师们克服各种困难,其中不少故事令人动容。在卢氏县朱阳关镇初中支教的郑州市四十二中教师付利,网络授课时,因病住院,为了不耽误学生课程,她把电脑、教材带进病房,一边住院治疗,一边给学生上网课,她每天精心备课、批改作业和线上辅导,住院20天,没有间断过1天。弘扬正能量,凝聚向心力,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有的老师双休日留在支教学校进行家访、辅导学生,还有的是父女、夫妻一起支教……就是这样一支讲政治、守纪律、勇奉献、敢担当、能战斗的支教队伍,倾心帮扶竭尽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能将支教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教法在卢氏大山生根发芽发扬光大,老师们“一对一”进行师徒结对,通过做示范课、观评课、汇报课、赛课等形式,手把手帮扶“徒弟”。 传承匠心、砥砺前行,老师教授有方,徒弟学习得法,在朱阳关镇初中支教的谢宗安,就靠着过硬本领把“徒弟”打造成“高手”,一举拿下青年教师达标课比赛全县第一名。

2020年8月,24名中原名师、郑州名师和教研员赴卢氏县,对卢氏县中小学教师开展暑期集中培训;投入骨干教师培训专向经费500万元,对卢氏县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通过跟岗学习、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提升卢氏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争取项目资金1086万元,帮助卢氏县建设以录播教室和互动平台建设为主的卢氏县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郑州外国语中学、郑州一中、郑州四中、郑州实验高中、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等学校先后派出各科名师,到受援学校作专题报告,通过上观摩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形式开展送教上门,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方法和理念传授给受援学校,促进卢氏县教育均衡发展。此外,各结对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多次进行爱心捐助,捐赠帮扶价值约100余万元,及时有效解决学校和学生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郑卢结对帮扶,为卢氏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郑州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职教助力 新生活天地宽

教育是一代代人的事业,是人类自身进化和个体发展的途径,是通向美好生活理想的桥梁。教育扶贫本质上就是人才科技文化理想扶贫。

“开好一个专业,育好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我市认真落实“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思想,着眼贫困劳动力长远发展,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支持,强化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服务全市脱贫攻坚,为产业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确保贫困家庭且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我市不断提升职教发展内涵,强化职教宣传引导,职业教育吸引力和认可度不断增强。2019年,我市普通高中招生人数7.14万人,中职学校招生8.18万人,招生职普比达1:0.87,其中,农村家庭子女占了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扶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我市各职业学校高度重视建档立卡学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精心谋划、多措并举,切实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荥阳市建立每一个建档立卡户学生台账信息,精准对接建档立卡户学生,学校搭建“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分包到校领导、班主任,分包学生的资助资金落实、在校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指导等。登封中专为2020届贫困毕业生组织了专场就业洽谈会,20多家企业参加,50多名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合同。中牟县职业学校2019年共安置毕业生1067人,优先推荐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其中自主就业创业的151人。

为给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2020年,郑州市依靠职业学校、社区教育三级办学体系,以及乡镇成人学校为依托,共开展农民教育培训104期,培训当地居民32869人次,培训农民工11330余人次,促进再就业创业450人。在巩义市,2019年,米河镇社区教育实验基地投入15万元,建10亩葡萄园,所产生的收益全部用来帮助扶持米河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鲁庄镇南村社区教学点的“乡村画院”,倡导“文化强村、艺术致富”,培养了本村180多名农民画师,近年来创收70多万元,农民画师靠牡丹绘画,个人年创收最高达5万余元。通过丰富培训,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增收致富。

2019年王庄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2020年通过产业项目实施有望突破15万元……一个个数字,串成一行行美妙的音符,奏响郑州市驻村帮扶工作的最强音。按照市驻村办统一安排,郑州市教育局负责新郑市辛店镇王庄村的驻村帮扶工作和第一书记派驻工作。新郑市辛店镇王庄村下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547户、2190人、村两委5人、党员6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42人,低保户23户、45人,五保户17户、17人,全部纳入财政补助范围。新建生产道路路面已经完工,新建标准化养猪场和2420平方米温室大棚5个,投资980万元的辛店镇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村容村貌、生活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王庄村一步步向文明、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转变。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