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已发放近四千万元价格临时补贴
平稳规范按时保质 完成“两委”换届工作
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形象和品牌 让乡村成为宜居宜游美丽家园
政协委员视察 美丽乡村建设
联合开展夜查 确保节日安全
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努力办好美好教育
把人大代表联络站 建设好作用发挥好
当好万人社区的“小家长”
十一届市委巡察 “回头看”启动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强兜底保障能力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今年已发放近四千万元价格临时补贴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君)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民政系统不断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相关工作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2020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提高为每人每月730元,全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857.11万元。

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再度提高

2009年我市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并在2019年实现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体化。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53296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12352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1639人次。

根据上年度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经科学测算并报市政府同意,从2020年7月1日开始,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调整,从每人每月700元提高为每人每月730元。人均耕地0.3亩以下的低保家庭,其低保标准按照新标准的100%核定为每人每月730元;0.3亩及以上的,其低保标准按照新标准的70%核定为每人每月511元。

全市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低保标准的1.5倍执行,从每人每年不低于12600元统一提高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3140元。其中:家庭人均耕地0.3亩以下的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标准按照新标准的100%核定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3140元;家庭人均耕地0.3亩及以上的按照新标准的70%核定为每人每年不低于9198元。

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

在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今年我市全面推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提高了审核确认时效,简化了工作流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社会救助服务。

发挥民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对象收入和财产认定办法,细化了刚性支出和就业成本扣减内容,实行了低保渐退期。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年共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37543人次,3857.11万元;为困难群众发放水、电、气、暖等各项补贴。

助力困难群众应对疫情

据介绍,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市民政局出台《郑州市民政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对新申请社会救助的对象,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核确认程序,实施先行救助、事后补办手续;对已经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可视情延长定期核查时限。

对于各类困难群众因疫情防控造成的生活困难,及时启动救助工作。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作用,将困难家庭中因疫情防控采取隔离人员、暂时不能外出务工人员作为临时救助重点,切实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防范以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陷入困境和再次返贫。

疫情防控期间,市民政局对全市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机构等疫情防控重点区域严格落实闭环管理,确保了全市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机构零感染;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关心关爱服务,开通24小时未成年人临时救助热线,为全市1.89万空巢老人每人发放10只口罩,让空巢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向全市68872名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低收入对象发放红利性消费券,每人500元,共计3443.6万元。同时,我市还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年共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37543人次,3857.11万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