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生唯有读书好
沁园春·雪(书法) 徐兆龙
家有红楼梦
大地晒冬
《听罢溪声数落梅》:一代学者的精神史
香满乾坤(国画) 焦海英
五百里水路一座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生唯有读书好

♣ 焦 述

据说,目前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及读书量,以色列位居第一。

这个仅850万人口的国家,就有100多万人办有借书证,有1000多家图书馆。

也许,犹太人的爱书与他们的言传身教有关,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会告诉他,书里藏有智慧,智慧比钱重要,比钻石金贵。而且,你拥有的智慧是任何人抢不走的;而不是教孩子如何赚钱。

通过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全世界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以色列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4本。

而中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全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倘若扣除其中的教材、教辅、考试类工具书等,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到一本,属于全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火车站的候车厅,还是在飞机场的候机厅,就连等候公交车的短暂时间,人们都在用同一种姿势专心地翻看手机,有人戏称读手机的群体为“低头族”。手机中的内容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还有能使人走火入魔的各种游戏、棋牌等。至于在就餐休息、朋友约会,或是更为私密的场所,可以肯定,翻阅手机的频率和时间,不会亚于在大庭广众面前的阅读量吧。

读手机与读书,也许本身无可非议,只要从中汲取营养,学得知识或技能。关键是你在读什么、怎么读。无可置疑的是读书可选择精品名著,收益显然更加优越可靠;手机中的内容多属快餐文化,对于读者,特别是免疫力尚弱的少男少女们,能做到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而且,享用手机文化快餐的低头族,多是在不确定的环境、外界有干扰的氛围,忙中偷闲、手忙脚乱地搜索浏览。哪里有享用文化大餐的美味佳肴的从容心态和神往心情……

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最爱读书、最会读书、最尊敬读书人的国度。自古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不仅将读书看得高于一切,而且教诲人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古都开封,流传着“家有《四书》不为贫,黄金非宝书是宝”的名言。开封长久以来是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北宋时期,开封(东京)是全世界最大最强的都市,他们以为读《四书》是有信仰的人,是精神的富有者,而黄金,岂能与之相提并论!很久以来,西方人称中国的《四书》为中华民族的《圣经》。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做人的最高准则,上帝是他们心目中的神,无论是国家总统、女皇,还是平民百姓,都要接受入教的洗礼,都在虔诚地读《圣经》,都严格遵守基督教传诵的十诫。有教养又懂东方文化的西方人,尊重中国人的信仰,敬仰中国的《四书》,他们把《四书》放在了与《圣经》齐名的制高点。

读书,不啻是为金榜题名,荣华富贵,在平平常常的人群中,读书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课。古人有“事不经过非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教诲。多么朴素直白的道理,教育人们应该认真读书、经常读书,以从书中获得智慧和技能,别等到遇上难题方才去请教老师——书籍。诗圣杜甫在诗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谓一语道破撰写文章的天机。诗人韩愈在《古今贤文·劝学篇》中由衷地说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里,诗人不仅道出读书的意义,且灌输了正确的读书态度。唐代名臣、楷书大家颜真卿的《劝学诗》这样教诲后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大作家鲁迅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的“三味书屋”,是坐落在绍兴城内的著名私塾,在这座书屋横匾两旁,悬挂着一副木刻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几度朝代更迭,任风云变幻莫测,中华民族对书的钟情至爱却依然如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写过一本书名《不战而胜》的著作,书的结尾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美国将不战而胜。”这并非危言耸听。

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历经艰险坎坷、重重灾难之中未被打倒灭绝,且能绝处逢生,依然矫健前行,屹立于世界之林,靠的是坚定的信仰,永远不败的民族精神。读书,则是孕育精神、植根信仰不可或缺的“修行”。不读书的民族,终将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不读书的人,终将成为灵魂缺失的行尸走肉、酒囊饭袋!这样的人怎么能作为国家的栋梁……

亲爱的朋友,无论你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还是天真清纯的少男少女,让我们共同传承老祖宗爱读书、会读书、求真知的优良品质吧。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爱书的群体,中国人本应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多的族群!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