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绚丽十三五郑州这5年 大型系列报道·1/2021-01/08/07/2021010807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水医改破冰行 “七个一”汇聚磅礴健康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深水医改破冰行 “七个一”汇聚磅礴健康力量
——“十三五”期间郑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开展
郑州中医名家讲堂,让百姓享受更多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二维码公示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周二彬 张伟成 文 丁友明 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郑州卫生健康系统紧急动员、全面响应、迅速行动,交出了一份硬核的“健康答卷”;医改探索,县域综合医改、分级诊疗等全国典型推介,更是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郑州答卷”。

“十三五”时期,深水医改如何破冰前行,为郑州城市发展提供健康动力?

5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保基本、建高地、筑网底、强筋骨,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全面实施健康郑州行动,医改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一个高质量的“大卫生、大健康”新格局初步形成,“七个一”汇聚起推动郑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健康力量。

1

抗疫情 交出一份硬核“健康答卷”

7万医务人员不畏生死、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起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219名医疗队员白衣逆行驰援武汉、新疆,展示了郑州卫生健康系统的无私大爱与责任担当;

全国率先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扫码管理等5项举措;岐伯山医院17天建成投用,为郑州“硬核”战“疫”夯实了基础……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健委统筹全局、果断决策,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快速确定救治定点医院等。广大白衣天使挺身而出,以“生命拯救生命”践行神圣诺言,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硬核“健康答卷”。

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来自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的付桂荣、乔伍营、赵清霞三人受到表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疫”中,他们是我市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代表,是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带领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全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驰援武汉大街小巷甘当“生命摆渡人”;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奋战在隔离病房与死神搏斗,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郑州白衣战士。

大战中见初心,大考中见党性。无论是新冠肺炎重大疫情,还是“非典”、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医务人员都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强守护者。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强化举措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广大市民的健康指数节节攀升。目前,我市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01%;全市完成疟疾消除工作,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实现连续8年下降;358个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点覆盖全市。艾滋病增长趋势减缓,精神卫生、地方病、职业病防控扎实有效。

持续完善应急预案,推动应急体系建设。2016年以来,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40余次,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完成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春晚分会场、拜祖大典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近300次。

持续提升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市人均基本公卫经费达到74元;全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52.89万份。截至2019年末,全市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3.08‰降低到2.5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4.29‰降低到3.44‰,孕产妇死亡率从16.36/10万降低到6.23/10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肺结核发病率36.54/10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2.23%,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83.8%;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预计达80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94%。

2

云健康 探索一个智慧医疗模式

昨日上午10时,在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记者发现等候的患者并不多。一位刚做完检查的准妈妈说:“出门前,我在家里手机预约挂号,免去了在门诊等待时间,而且检查完报告在手机上就能查到,现在有了智慧医疗真是太方便了!”

近年来,我市坚持需求导向,依托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发力医疗领域,从建好平台、突出特色、体质增效着眼,全力构建智慧医疗健康体系,初步探索了一个信息共享、便民惠民、业务协同和统一监管的智慧健康服务模式。

建好平台,打造信息互通数据库。目前,所有市级和部分县级二级及以上共20家公立医院的就诊记录、电子病历等数据上传平台,汇聚医疗健康数据1亿多条、健康档案480万余份,初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

突出特色,打造便民惠民服务链。推行“通卡就医”,身份证、社保卡就医覆盖45家医疗机构,31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亮码就医、脱卡就医”;推出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床旁结算等便民服务,电子健康卡、医疗地图、疫苗接种、一键急救、新生儿“一件事”等多项应用惠及群众,群众健康获得感明显增强。

提质增效,打造运营监管智慧端。建设智慧卫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合议,避免人情案件合议;实现企业自评、群众投诉、行业监管、双随机执法相结合的一体化监管。建设城市生活饮用水、游泳池水水质卫生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多业务管理平台,推动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5年来,我市通过充分整合“互联网+医疗”信息资源,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深入推进便民惠民云健康应用,群众就医体验越来越好。

3

保基本 释放一波医改健康红利

5年来,在医药改革方面,我市更是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郑州答卷”。

我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地市;县域综合医改、分级诊疗、综合监管等工作作为典型全国推介;区县(市)在基层中医药等多项工作中被评为全国先进或入选全国示范单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8项改革入选河南省医改典型案例;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健康城市建设、多元化综合监管、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多项工作纳入国家试点。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药品和耗材加成全部取消……“十三五”期间,我市克难攻坚、锐意改革,加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配置,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医改释放的一波波健康红利。

以国家和省分级诊疗试点城市为抓手,积极推动双向转诊落实,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目前,全市组建医疗联合体24家,成员单位1349家,实现市域全覆盖。医联体内累计开展远程诊疗100余万例;长期实施免费进修、免费培训等帮扶基层“十大项目”,培训基层医护人员7.6万余人次、帮助基层建设重点专科200多个,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

稳步推开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全市306家医院完成章程制定,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年让利患者近亿元,财政补偿足额落实,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累计补偿金额4.56亿元;推行日间手术同种术式,住院费用平均下降20%以上;推进按病种收付费改革,104个病种收费标准平均降低12%,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推动公立医院药品耗材联合议价、集中采购,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幅分别为11.20%、12.91%,年让利患者5.5亿元;全部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执行比例达98%以上,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4

建高地 打造一批特色诊疗中心

如何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十三五”以来,我市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方面出实招硬招,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让群众就医更优质、安全、便捷。

持续打造儿童、心血管等10个特色专科诊疗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实质性落地,两家医院纳入省医学中心建设单位;14个专科申报省区域医疗中心,6个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目前,儿童、器官移植中心市域外患者就诊率达75%以上,烧伤、肝病、心血管病、骨科等中心市域外患者就诊率达50%以上,2019年我省到北京门诊患儿与2016年相比下降28.18%、住院患儿下降9.28%。

人才学科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持续加强。引进硕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2446人,目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省政府津贴专家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市政府津贴专家10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79人。全市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21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24个,省、市级院士工作站18个;引进66个国内外知名学科团队,引进新技术101项,开展合作项目96个。

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77%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建立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绿城杏林人才培养工程等。

5

筑网底 织牢一张基层服务网络

几年前,新密平陌镇农民陈大爷,有个头疼脑热,只有大老远跑到医院排队挂号等候,现在只需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上门服务。

这得益于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开展。目前,全市成立签约服务团队2045个,签约居民636万人,签约率64.37%,重点人群签约率78.72%,让群众拥有身边的健康管家。

“十三五”期间,为了打造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我市对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6个县(市)人民医院(新密市中医院)建设县域医疗中心,规划建设34个县级重点专科,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家,覆盖基层医疗机构71家,累计开展远程诊疗18.8万例,双向转诊16573人次(其中下转4955人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1.8万余人次。全市平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7%。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要求,2021年底全市建成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家。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改造。把校园医务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年底前消除校医空白点。

全面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累计招录招聘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特岗全科医生和订单定向医学生598名。完成各级各类基层人才培养培训2.5万余人次。全市全科医生2667名,每万名居民2.58人。

不让“病根”变“穷根”,实施“七免一减”、大病集中救治等精准健康扶贫措施。目前,全市因病致贫5428户18551人全部脱贫;贫困人口累计享受“七免一减”惠民政策13.12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4821.82万元;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至8.34%。

计生扶助保障政策全面落实。2016年以来,为全市100多万计划生育扶助保障对象落实各类扶助保障金22.57亿元。

6

强筋骨 构建一个“大健康”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实施健康郑州战略,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职能转变,构建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部门合力联动、全民共建共享的“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

为让更多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我市加大卫生资金投入“强筋健骨”,医疗资源总量持续提升,医疗卫生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截至2019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99家;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9.71张、4.31人和5.73人;全科医生万人口2.58名。“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卫生健康本级投入逐年加大,2016—2020年总投入81亿元;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分级诊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有效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和短板,有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委属医疗卫生项目32个,总投资102.8亿元,总建筑面积188.7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数11050张。目前,已竣工项目10个,在建项目10个,前期项目12个,完成投资53.96亿元,新增床位2200张,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同时,我市还将社会办医纳入统一规划布局,在审批办理、财政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2019年底,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床位21388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2.1张,在全市总床位数占比较2015年增长5%。

7

大行动 共建一个美好生活愿景

日前,郑州获评“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其中“医疗健康幸福度”排名领先。

这与健康郑州建设密不可分。2016年我市实施健康郑州建设,2019年启动18项健康郑州重大行动,全面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在郑州落地开花结果。

为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我市每年举行郑州健康大讲堂3000余场次,逐步打造成为郑州健康品牌;编写居民健康素养读本,开展评选健康达人、健康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等,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

在开展妇女“两癌”、产前和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的基础上,我市逐步将脑卒中、大肠癌、肺癌等死因靠前重大疾病筛查干预列入民生实事,400余万人次受益;积极探索健康养老模式,全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8个区县(市)被评为国家和省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个、卫生城镇27个,省市级卫生乡镇、小区(村)及卫生单位855个。3个区县(市)分别被评为国家和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县,17家医疗机构被评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单位;4个市县纳入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市县两级共命名各类健康细胞3000多个,健康社区做法作为典型案例纳入国家项目。

同时,依托疾控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三级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全市推行“三个一”(一间健康小屋、一名健康管理员、一个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健康管理服务,探索“三师共管、五方并行”健康管理模式,为健康中国行动提供了借鉴经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满怀激情、心系百姓,携手并肩、矢志笃行,共同绘就‘十四五’美好蓝图。” 市卫健委主任付桂荣表示,“健康郑州建设,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需要全社会共建共享、共同努力,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

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健康郑州”步履铿锵,正一步一足迹,全面开启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崭新篇章。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