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我们的城市 ——2020郑州印记〔城 事1/2021-01/13/03/2021011303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湖光秀水 引得天鹅翩跹起舞
穿山越海 郑州盾构叫响世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2
湖光秀水 引得天鹅翩跹起舞
——郑州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公园游园越来越多

近日,家住花园路融元小区的市民董大爷一有空,就带着孙女到刚刚建成开放的郑州雨园游玩。这座郑州市首个海绵公园示范园,位于花园路渠北路东北角郑州长途汽车北站旧址,就在董大爷家附近。园内曲廊水榭、植被葱茏,令人心旷神怡。“家门口建了这么好的公园,还能收集雨水浇灌园内植物,来这里休闲健身方便,孩子也能从小接受环保教育,一举两得!”董大爷高兴地说。

像郑州雨园一样的公园、游园、微公园,在郑州越来越多。近年来,郑州市园林系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生态廊道、铁路沿线等五项整治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生态园林建设,城市绿地面积每年以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累计新建绿地810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生态格局,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1月23日,郑州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绿心”棋布 生态氧吧诗意游憩

郑东新区北龙湖湿地公园,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众多鸟类在此栖息繁育,可爱的天鹅也在这里安家。公园西起中州大道,南至朝阳路,北至连霍高速,东至东三环,总面积16.4 万平方米,湖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畔林荫步道,行坐两便。经过多年的建设管理,这里已经成为远离尘嚣、负氧离子丰沛的城市“绿心”,种类繁多的植被、禽鸟、宜人的景色吸引众人前来“打卡”,在生态氧吧中尽享诗意生活。

郑州市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公园体系,按照老城区每15平方公里、新城区每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一个150亩以上公园的标准,推进综合性公园建设。先后建成龙子湖公园、雕塑公园等50多个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形成了以绿博园、园博园、西流湖生态公园、北龙湖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绿心”。

“一项强力的支持绿地建设政策是:拆迁出来的10亩以下的地块不再用于开发建设,全部用于绿地和公共事业的建设。”市园林局城市绿化处负责人说。截至2020年9月底,建成区共有公园游园1360处,基本形成大小互补、均衡分布的公园体系。市民身边的公园游园逐年增加,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绿道”连绵 健身出行和谐悠然

隆冬的郑州,中原西路生态廊道内依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明媚的阳光洒满伸向远方的步道,两旁宽阔的林中不时有鸟儿啁啾。优美的风景、尽情地快步走,让市民谢先生满心畅快:“这儿绿化好,空气好,环境舒适,到这里来不仅身体得到锻炼,心情也很放松!”

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以“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为设计理念,实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目前,已建成生态廊道3618公里,包括“两环三十一放射”道路以及连接“六城十组团”的高速国道省道、市域快速通道、县乡道路和河流水系两侧等。一条条“绿道”,成为郑州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靓丽名片。2019年,郑州市“绿道”建设被中宣部重点宣传。2020年,经过提升,绿道内的指示标识、果皮箱、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更完善,绿化景观更加优美。

拆围透绿 园景街景无缝衔接

2020年年底,紫荆山立交桥下,人民广场拆围透绿工程完工,原来的铁艺栏杆不见了,取代它们的是金森女贞、海桐、八角金盘等绿植花草,景观层次更加丰富,令前来游玩的市民眼前一亮。

为了淡化绿地与道路的界限,让市民共享更多绿色景观空间,郑州市2019年以来持续推进公园、沿街单位“拆围透绿”,目前已完成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经纬广场等拆围透绿,实现了园景与街景的完美融合,达到了“人在画中走,车在绿中行”的效果。更多公园和沿街单位拆围透绿正在有序推进。

2020年,郑州市还大力实施“市花”公园、“市花”道路、“市花”立交桥建设,持续彰显“市花”月季特色。结合道路改造、已完工地铁站点建设街头游园,生态园林建设惠及更多市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围绕这一要求,2021年,郑州市将继续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扩增城市绿地面积,持续打造“绿道”“绿网”“绿心”以及小街巷、小广场、小空间等小微园林景观,进一步均衡公园绿地布局,创造城区“300米见园500米见绿”的生态宜居环境。

郑报全媒体记者 裴其娟 文 马健 王秀清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