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航空港区3处试点 演练全员核酸检测
坚定信心 积极进取 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奋勇争先
我市将大力实施 文学“郑军”突围计划
今年我省将建设200个具备 综合功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打造郑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十四五”开局社科 专家谈活动今起举行
促进市区停车序化管理 城管部门邀您出谋划策
亲手织围巾 送给环卫工
推进住房保障和房地产 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为全市发展决策 提供好统计支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打造郑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中原科技城建设

(上接一版)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造势而胜。省人大代表吕挺琳提出,要突出科技创新,特别是把中原科技城的引领带动作用凸显出来。他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抓住“十四五”这个窗口期,加快补齐科创短板,在创新发展上大有作为、奋发有为。

他表示,中原科技城作为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定位于打造郑州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努力构建“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格局。建议省里把中原科技城建设摆在创新发展的核心位置,积极引进科创机构,做大做强创新平台,真正将其打造成为“中西部创新高地”的主引擎。

用好创新平台“活资源”

科技创新培育离不开强大产业基础支撑。作为现代科技前沿技术,传感器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对有一定基础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3个产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尽快做优做强,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一直以来,省人大代表王菊仙心系郑州传感器产业发展。

她表示,近年来,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前景十分广阔,郑州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弯道超车,传感器产业发展具有卡位优势。建议政府部门持续加大对传感器产业的投资培育,对成绩显著、有带头作用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河南本土传感器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引进和并购,使我省传感器产业快速成长壮大。积极增加应用场景投放,政府牵头投放应用试验场、创新实验平台,在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环保、自然资源等各领域增强场景应用,促使智能应用走向全面广泛发展,加速市场推广,产生聚合效应、迭代效应。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整个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如何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的时代课题。省政协委员郑高飞认为,要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全过程引导,解决好发展的“产学研政金商”问题,帮其过好基础研究关和成果转化关。“‘产学研’是基础,‘政金商’是发展。‘政’指的是政策环境,‘金’指的是金融支持,‘商’指的是‘商业模式’。”

他建议,政府可以参考郑州市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券兑付等好的作法,在政策层面给企业科技创新以支持。针对如何规避创新风险,可以引导金融机构联动创新型企业信贷产品服务,探索“研发贷”“风投贷”“订单贷”“前沿技术贷”等形式,向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建立完善“政府+保险+银行+担保公司”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过去五年,我省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快速提升,与17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02家新型研发机构密切相关。”省人大代表钟素娟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而国家级科研平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她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奖励力度,设立国家级创新平台专项运行经费,支持其稳定运行与能力建设,同时在人才引进、项目立项、仪器更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我省的国家级创新平台“聚集人才看得见、成果领先看得见、转化支撑看得见、经济效益看得见”。

让人才成为发展“助推器”

当今时代,随着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

省人大代表孙先科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要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造就一批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努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业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高校要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他认为,目前省内高校还存在办学定位不明晰、同质化等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亟待转型,改变人才培养上走同质化路子,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更多“能上能下”人才。同时高校对设置专业要进行优化调整,对接我省“十四五”期间大力培育的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制造等十个万亿级产业,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链,进行相应调整。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支持扶持力度,根据不同高校类型制定不同政策评价体系进行分类管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出台更多政策,使得校企能够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河南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作为一名在企业和高校工作的基层科技工作者,我有幸同时参与三个创新主体,对创新的感受最真切、对创新的愿望最迫切、对创新的需求最强烈。”在省政协委员朱明甫看来,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高校,更是科技人员。他建议,建设创新联合体助力经济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只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以贯之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谱写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最为绚丽篇章。

郑报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张昕 董艳竹 武建玲 赵文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