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风帆郑举 2021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持续拓展
去年全市财政支出超七成用于民生
专版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报告摘编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持续拓展

1月30日,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书面听取了关于郑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0年,全市坚定扛起“三个在”和“龙头高高扬起来”的职责使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拓展。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1年,全市将实施8个方面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2020砥砺前行

成就一

抗疫精准应对 经济快速回稳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仅用10天时间建成岐伯山医院,组建5788人的五级医疗梯队,219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湖北、新疆。作为第一入境点,承接国际航班208架次32235人在郑医学观察。在全国率先形成“四位一体”的健康码智能管理体系,排查重点人员数据4.15亿条。在全省率先建立冷链食品追溯系统“郑冷链”,累计检测进口冷链食品样本50093份、贴溯源码166万余张。

复工复产推进有序有力有效。创新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及时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发展30条、促消费增活力稳增长10条、为民造福10条等系列政策举措,仅用3个月时间实现全市复工率、用工率均达100%。经济运行呈现稳步恢复态势。

成就二

重大战略落地见效

黄河战略启动实施。编制了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重大战略研究、总体发展规划、起步区建设方案,制定了防洪工程与水资源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专项方案。启动了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生态保护”工程,完成沿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点位1800多个。95项重点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640亿元。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32个核心板块建设有序推进。

“1+4”郑州都市圈合作发展不断深入。不断加强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联动发展,突出项目化带动,着力推动综合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合作共享互惠共担三项工程落实,郑州都市圈交通、生态等专项规划获批。

成就三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以数字经济和电子信息“一号”产业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38.8%、提高8.1个百分点。六大主导产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84.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3.3%,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降至26.2%、降低0.4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新增4家上市公司,占全省新增总数的44%。郑商所上市交易期货期权品种累计达28个,居国内商品交易所首位。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302.9亿元,增长4.1%。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6000亩。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总投资846.7亿元的79个新基建重点项目开建。5G基站实现市区、县城全覆盖。

成就四

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提升

“两纵两横两环”快速路网系统基本形成,城市快速路里程达252公里。全市地铁累计运营7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206公里,运营里程由“十三五”初的全国第22位跃升至第12位。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9万个,施划夜间限时停车泊位10.9万个。整治提升老旧小区1374个,惠及居民22.8万户,加装电梯193部,居全省首位。建成公园、微公园、小游园400个,新建绿地2813万平方米,城市生态更加宜居。乡村振兴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成就五

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四条丝路”协同发展,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140.7万人次,居全国11位;货邮吞吐量64万吨,增长22.5%,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货运规模入列全国六强;中欧班列(郑州)开行1126班,同比增长13%。E贸易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铁联运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以上。“五区联动”优势提升,自贸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全国复制推广,航空口岸“7×24小时”通关模式全面实施。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4800亿元,增长16%。

科创实力不断提升。新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37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0家,增长42%,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861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郑好办”已上线“一件事”和公民、企业办事高频事项554项。

成就六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城区年优良天数230天,比上年增加53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出全国168城市后20位。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

成就七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全年全市民生支出128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5%,12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市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2.0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241所、公办学位占比55.9%,普惠率81.85%。市区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开工34所,投入使用30所。建成62家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

新增养老机构10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20家,新增养老托老床位3600多张。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9万套,基本建成11.8万套,公租房分配7848套,建成青年人才公寓5078套。

2021锐意进取

重点一

着力迈好融入双循环“第一步”

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扩大“两新一重”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抓好91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4650亿元以上。

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传统消费提质,支持实体商贸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

推动外贸提质促稳。支持本土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贸易型进出口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外贸出口基地。

提高经济循环效率。构建“枢纽+通道+网络+平台+主体”的“五位一体”物流业发展体系。规划“2437+N”现代物流枢纽布局,加快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郑州万邦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重点二

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推进黄河国家战略落地见效。推进黄河国家战略“1+1+1+N”规划方案落地实施,加快推进“两路、三馆、四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两区、三带”发展格局。

推进“1+4”郑州都市圈协同发展。深度推进郑开同城化,规划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积极推进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发展。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新郑加快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建设,落实赋予新郑市156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重点三:

着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建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00家。力争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5家。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240亿元。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落实“黄河人才计划”,实施“郑州市创业创新团队引进计划”。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5G、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数字核心产业。建成5G基站2.4万个。

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力争主导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8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30%左右。全年推进5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力争建成5家左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脑”。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集成商和货运货代重点企业,力争实现A级物流企业达到106家。

重点四

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加快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建成高铁南站、郑济高铁河南段,郑许市域铁路郑州段实现轨通。持续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北货运区工程和中国邮政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建设。

继续拓展开放载体。完善“一站式”快捷大通关服务体系,逐步推行“7×24”小时通关或预约通关服务。

持续提高开放能级。推进卢货航亚太地区分拨中心项目建设。加快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智慧场站管理平台等3个示范项目建设,力争中欧班列(郑州)开行1500班以上。海铁联运集装箱增长10%以上。

全方位深化对外合作。开发区引进30亿元以上、区县(市)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均不少于2个。

重点五

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

以32个核心板块开发建设构建分布式、多中心、网格化城市格局,持续优化城乡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安全、整洁、有序、智能的城市。

全年打通断头路65条。环城货运通道上半年具备通车条件。发展天然气用户9万户,新建改造燃气管网10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入网面积500万平方米。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以上。确保2000年前的199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现大头落地。建成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97%。新建绿地500万平方米,新建公园、游园100个,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公园20个,开工建设14条生态廊道。

重点六

全面深化改革攻坚

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依托“郑好办”新增政务服务网便民利企高频事项300项以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实施国企改革。推动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全市规划一盘棋、一张网、一张图,完善分类、分层、全流程规划管理机制。

重点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郑州市传染病应急检测中心,完成8家县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100家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市区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校,市区新投用中小学校30所,新增学位2.7万个;年内开工9所高中。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全年新开工安置房1.5万套,建成安置房4万套,分配公租房7000套,回迁安置群众10万人;青年人才公寓建设确保年底前完工3098套。

重点八

着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全面落实“防输入、防散发、防反弹”要求,实现闭环管理零缺陷、病毒消杀零死角、核酸检测零遗漏、高危食品零失控、从业人员零感染“五个零”目标,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稳定经济运行。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

郑报全媒体记者 侯爱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