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风帆郑举 2021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应势而动以产兴城 奋楫扬帆以业聚人
专版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应势而动以产兴城 奋楫扬帆以业聚人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郑州紧紧抓住中部地区崛起、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发展专业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推进消费升级、做优都市农业的产业发展目标,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发展、城镇化、对外开放”等行动计划,以高水平开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初步构建起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保障供应链安全提升到战略高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强化产业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站在新的时空起点,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跃升期的郑州,如何以产业出彩让郑州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更加出彩,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他们一致认为,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用实干实绩挺起产业“脊梁”、筑牢经济“骨架”。

厚植优势产业

提升发展新动能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夯实产业基础才能厚植发展优势,打造城市发展新动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加快实现由“以城带产”向“以产促城”转变?

市人大代表牛瑞华表示,郑东新区将持续聚焦“东强”战略,重点抓好中原科技城等核心板块建设,突出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要素,围绕产业链补齐创新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助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瞄准无人机、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信创科技等“3+1”前沿产业,持续加大高科技头部企业招引力度,打造千亿级科创产业集群;坚持产城融合,协同推进龙湖金融岛、高铁站东广场等核心板块建设,加大新基建和公共配套建设力度,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为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做出东区贡献。

市人大代表陈勇斌认为,郑州是一个有着深厚纺织工业基础的城市,郑州时尚产业发展拥有先天优势的基因与后天发展的动能,郑州完全可以打造成为中国中部时尚之都。建议做好顶层设计,以政府为主导,明确符合各区域持续发展的优势服装产业定位,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培育郑州纺织服装产业新生态;结合产业环境和未来发展基础,把纺织服装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中部时尚高地,重点加快以创新为引导的转型升级,将其作为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引擎,引领和带动郑州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可以考虑持续办好郑州国际时装周,设立专项项目资金,邀约更多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行业专家、一线品牌商来郑交流,提升郑州国际时装周的举办规格,培育产业土壤,持续打造城市时尚IP,为郑州营造更好、更时尚的服装产业环境。

“郑州制造业集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多,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加快推动共享制造发展,对补强我市科技创新短板、加速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意义重大。”市政协委员郭岭认为,要尽快制定完善郑州市推进“共享制造”的指导意见或行动方案,在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集聚条件较好区域,先行开展“共享制造”试点。依托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和产业生态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凝聚共识,形成多方联动、互利共赢、价值共创的产业生态圈,带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郑州市要尽快基于交通枢纽优势建立‘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基于物流快递信息和上游产业信息及下游消费市场信息实现贯通,提高产业协同效率,降低产业链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市政协委员吴颜男建议,由政府出面建设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同时制定具有指向性的政策,通过市场机制驱动上下游产业数据向郑州聚集,最终通过产业大数据平台,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发展。

聚焦数字经济

打造城市新名片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郑州牵手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等行业领军企业,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发展,让数字经济成为催生新发展动能的核心驱动力。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市人大代表高红敏建议,要进一步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强化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培养和引进数字经济缺口人才,创造足够的数字经济实习岗位和工作机会,发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布局合理的优势,培育数字经济品牌企业,发挥品牌效应,提升数字经济产能,推进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集聚和全社会创新能力培育,补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弱项和不足。

“数字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动力引擎,郑州需要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应对国际激烈竞争、抢抓战略制高点。”市政协委员刘婷建议,成立数字经济发展联席领导小组,尽快编制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专项规划,制定数字经济重大事项推进工作机制和流程,建立重大事项协同配合机制;组建市数字经济发展联盟,推进企业间创新协同、市场协同和信息共享;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数字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研发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社会合力推进。”市人大代表朱焰天表示,郑州联通正在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及5G应用建设,积极探索与现代服务产业应用融合。加快推进中原数据基地等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扩建升级,把郑州建成全国最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之一;5G垂直行业应用新业态大范围推广,构建“网络、应用、平台、产业”一体化的5G创新应用环境;增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建成网络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体系,建设一批涵盖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务的网络安全保障平台,为网络强市和制造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市人大代表侯会峰表示,在新形势下,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离不开“绿、新、数”,即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和数字化结合。去年公司在疫情的影响下,仍然实现了增长目标,这一成绩得益于企业去年进行的全方位设备升级改造。通过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公司顺利通过绿色转型升级,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优化了企业就业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与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技术接轨,做好与数字化结合,形成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数据化管理模式,做到数字与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力量。

市人大代表吴恒认为,郑州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数字经济,必须要激发创新活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加强企业家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中高端技能人才等“三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吸引和培育一大批有经验和影响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投身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攻克一批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让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成为郑州的“新名片”。

同样,市人大代表黄智泉也表示,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强化科技创新是做大做强产业的支撑,要做大做强产业经济,应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产业化,把科研成果的转化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以此助推高质量发展。

写好尊企重企

招商引才大文章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是主力军,人才是核心。在代表委员们看来,近年来,郑州瞄准头部企业,常态化开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商,成效明显,但从产业布局来看,相比北上广深等城市,郑州优势产业较少,大型企业不足,应该进一步强化招大引强力度,让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优秀人才在郑州落地生根。

市政协委员毕海涛认为,郑州是国家支持建设的中心城市,加上航空港实验区、自贸区郑州片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数据综试区,多重政策机遇叠加,奠定了郑州市新一轮开放发展的坚实基础。他建议,厚植产业发展优势,围绕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以产业集聚夯实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结合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坚持“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的思路,充分发挥签约或落地项目和载体优势,有效整合满足渠道需求型、业务需求型产业企业的核心诉求,谋划上下游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布局方式集聚、发展方式集约,打造城市各核心板块空间的产业生态圈。围绕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领域,聚焦未来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从产业链及区域协作层面加快“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高层次人才领衔带动作用,孵化并培育核心板块内产业IP,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高端人才本地化,以产业突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要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市人大代表陈保国建议,继续完善支持全市建筑骨干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大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创优的扶持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参与郑州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国内优秀企业与郑州骨干企业组建联合体参与投标,带动提升全市建筑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与招投标挂钩机制,引导建设单位综合运用企业信用评价结果,鼓励守信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鼓励骨干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省外、国外工程建设市场;要合理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支持装配式建筑有序发展,推动户型标准化建设,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营造有利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

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龙头带动,更需要高新尖人才助力。市政协委员郭凯表示,面对人才竞争新态势,郑州需要不断优化数字人才工程举措。建议尽快落实国家、省、市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认证一批紧缺、核心人才第三方培训机构,同时充分调动第三方机构引智、用智、留智、育智的热情与参与度。具体措施包括:摸清数字紧缺、核心人才需求“家底”,深入重点行业产业,对我市重点产业人力资源现状、紧缺人才需求、企业雇佣前景等进行分析,并组织企业申报紧缺、核心人才需求;建立紧缺、核心人才需求目录,根据目录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同时重点做好目录所需人才的培养工作。

市人大代表吴泽强认为,人才想要集聚、教育是根本,郑州要推进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须要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巨大能动性。他建议,郑州要继续加强大院名所创新资源引进,面向中科院系统院所、央企科研机构、“双一流”高校等,大力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研究型人才,为郑州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郑报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董艳竹 毛小玺 张竞昳 赵柳影 曹婷 张玉东 武建玲 赵文静 聂春杰 张倩 文 马健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