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评 上一版3
警惕就地过年加班费“就地蒸发”
年俗流变 让春节历久弥新
让文明成为返程路上的主色调
打击食药违法犯罪 要保持“四个最严”
整容莫冲动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需先设计好规则
用司法公正裁判为“扶老人”善行撑腰
畅想“云端”
天价岩茶藏着多少“猫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警惕就地过年加班费“就地蒸发”

今年春节,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也有不少人选择在岗位上留守。但近日发现有些用人单位加班费却“就地蒸发”。

年前,不少地方倡导就地过年,有的企业因为生产经营需要开启了“就地加班”模式,并出台了多种福利措施,比如,“就地过年的人均奖励3000元”“过年期间加班的,每人每天给予100元加班补贴”“初三至初七期间开工的,公司再给500元返工红包”……不过,也应看到,就地加班可以,但加班程序及法定的待遇也须落实到位。

具体来看,一方面加班程序须合乎法律规定。如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因此,企业安排加班须严格按法规来。

另一方面加班待遇也应依规落实。比如,2月12日至2月14日为法定放假时间,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在此期间加班的,都应当按照不低于职工本人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并不得以补休等方式代替。而这其中尤需注意的是,企业鼓励职工就地过年发放的新年红包、加班补贴、过节安家费等都属于福利,不能用于冲抵春节期间职工的加班工资。

防范劳动者就地过年加班费“就地蒸发”,关键在于增强用人单位法律意识,切实尊重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知道,员工就地过年本就做出了一定的付出,而加班既是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更是在为保障节假日期间相关行业的有序运转做贡献,对此,企业在加班费及相关待遇落实上就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而不能千方百计找出“不给加班费的理由”。

同时,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各级劳动用工监察部门当负起责任。最基本的,要认真对待劳动者举报的相关案件,对触犯克扣加班工资底线的用工单位,不仅要敦促其补偿劳动者,而且要依法处罚。相关部门更要主动出击,严格落实法规政策,到一线查处违规用人单位,而不能只是坐等劳动者举报,从而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

正如有律师表示:“就地过年仍是过年,用人单位不能让职工‘用爱发电’。”确实是如此。对于用人单位而言,理应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当然,从劳动者角度来看,面对不合规不合理的加班有权利说“不”,对于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更要有勇气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此外,更有必要掌握劳动法规知识,以增强依法维权的信心与底气。 杨玉龙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