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春约赓续 聚焦2021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农村防疫体系
推进文化建设 描绘乡村振兴底色
宇通客车创两会 服务用车新纪录
建设立体化培养体系 输送更多儿科护理人才
做好黄河自然保护地 优化调整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
推进文化建设 描绘乡村振兴底色

今年两会,聚焦企业“退出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热点难点,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提交了相关提案。

破解企业“退出难”问题

企业退出制度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注册办理日趋简便。一方面,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使得部分企业退出,还有企业面临着‘无路可退’。”花亚伟经调研发现,“退出难”还催生注销代办等灰色产业,数额不等的代办费,不仅加重企业负担,更易滋生相关领域腐败。

“‘退出难’的原因有企业自身问题,也有部门信息不畅、相关立法滞后以及专业机构缺少、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花亚伟分析说。

“我们要加快立法工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司法实践,加快《公司法》《破产法》等修订完善工作。”花亚伟说,比如在《破产法》中明确破产案件审理时限,避免案件久拖不决。要对现有《公司登记条例》等行政法规集中清理,删除《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之外的额外条件,降低注销难度和成本。要加快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为陷入财务困境的个人提供债务重组机会,鼓励债务人继续创业创新。

花亚伟建议,加快探索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可复制推广的简易破产程序,科学界定其适用范围和标准,简化压缩审理环节,推动司法效能变革。整合政府资源,将涉及注销业务的信息资源全部集中于同一服务平台,由负责注销部门及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一并解决,实现信息互通、业务联动,有效防止少数企业借注销逃废债权、偷逃税收、逃废员工薪酬等问题。注重破产案件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组建专业破产审判庭,构建完整破产审判机制,更为专业、高效处理破产案件。注重破产管理人培养,明确管理人职责范围,完善管理人业务培训、选任、薪酬等制度,强化考核监督,建设高素质管理人团队。

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对城乡公共文化的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花亚伟认为,要持续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花亚伟建议,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将乡村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撑。可以将未达标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纳入县域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中,继续通过督导、考核、暗访等形式,推动落实最新修订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鼓励各地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循序渐进,开展“艺术乡村”建设。

同时,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和完善“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鼓励村干部、新乡贤、乡村文化能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继续开展“文化志愿乡村行”活动,挖掘培育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激发农民参与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文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强乡镇文化站综合治理,拓展乡村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探索政府委托运营整体场馆或部分项目的形式,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设施日常管理运行,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文化阵地提质增效。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赵文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