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春约赓续 聚焦2021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培育壮大新动能 赢得发展主动权
求解乡村振兴五问
会中有“惠” 暖心给力
两高亮出成绩单! 感受数据里的法治中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培育壮大新动能 赢得发展主动权
——河南出席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上接一版)“创新驱动内生能力的培育、企业创新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依靠企业自身外,更需要体制机制的有力支撑。”他建议,要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在国家层面成立类似国务院金稳委这样跨部门、跨职能、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发展委员会,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将现有分散在各部门的创新管理职能资源整合。在科创委领导下,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的创新资源配置和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标准化、线上化、透明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减少由于职能分散、规则不明晰所导致的权力寻租。

他表示,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却十分有限。应完善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返还和抵免、股权投资税收优惠在内的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大型龙头企业对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研发投入巨大、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高等问题。应聚焦重点难点,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的产业化。

注重原始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要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就必须更加注重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认为,原始性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前沿地位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沿用已久的科技评价机制存在不少阻碍原始性科技创新的因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为例,还存在原始性科技创新项目和跟踪性科技创新项目没有建立分类评审机制等诸多问题。

她建议,要探索建立科研项目分类评审机制,针对原始性科研创新课题,要建立专门评审机制,建立专门评审程序,为原始性科技创新营造公平、宽松、友好的科研环境,加大原始创新科研课题支持力度。要探索建立有利于原始创新科研项目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对于原始创新科研项目,除了坚持“课题好,能完成”的一般评审原则外,应建立专门评价机制,如原始性评价认定、不要求有相关研究基础、注意保护原始创新科研思路等。要探索建立适应原始创新研究的经费资助新机制,如允许存在小概率的技术性失败风险等。还要对原始创新项目立项不设比例限制,有多少就立项资助多少,使得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发挥,使得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提高原始创新,明确科技成果产权,建设权威的评估体系,是提升创新驱动的有效途径。”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认为,现在的专利很多,但是真正转化出去的比较少,就是缺乏比较权威的评估体系。他认为,针对现在比较缺的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需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重视科技创新的源头、健全科技成果的产权激励机制,支撑原始创新成果的产出。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活力

“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认为,目前,我国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建设上加大布局力度,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现了研发、转化、商业化等各个阶段的全覆盖。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他建议,要强化主体支持,增强部门协调,加大政策对主体强化的支持,加快该类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提供财政支持的同时,增加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活动,提升相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要创新人才供给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一支高能力、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实施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工程,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一起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路径等。要加大资金供给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实施力度,继续落实和加大专项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项财政扶持措施,提高风险容忍度。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重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建立创新型社会服务体系,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搭建“互联网+平台+机构”的“科技路路通”市场服务体系。要创新正向激励机制,放宽横向合作课题经费报销限制,放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办企业条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兼职创业或在职创办企业,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光电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专职委员羊毅建议,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让产学研用更加通畅。她认为,国家有很多政策激励创新驱动发展的落地,但是,如果我们的科研成果没有转化成产品,再通过产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的产业,那就不叫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最终的效果就是要驱动经济的发展。

同样,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远大看来,现在较多的民营企业缺乏创新要素,也没有相关的人才储备,虽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成果转化,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科研院所做的科技转化工作,譬如芯片的国产化等这些贡献,虽然没有论文来支撑,但也是给国家做贡献。”他希望,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到各科研单位的考核中,这样就能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安心进行成果转化,扫除后顾之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