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思想引领·热在基层·改善民生·促进交流
“当代活愚公”的新传奇
我国将实施九大行动推动 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应对疫情部分税费优惠延至年底
莫信“神药”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网上展览馆上线
举报安全生产问题 最高奖励50万元
气候趋势预测今后定期公开发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代活愚公”的新传奇
——来自燕山深处沙石峪村的故事

春分一过,冀北燕山深处一派生机:小山村沙石峪的千亩梯田里,新滋长的葡萄根须已钻入石缝。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年年指望救济粮”的荒山穷村落。沙石峪的乡亲们开石填涧、担土造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奏响了一曲“当代活愚公”的壮歌,闻名中外。不忘初心、实干兴邦,半个多世纪过去,如今这里处处花果山、道道米粮川,乡亲们正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一亩田到万国田

北山一亩田上,75岁的村民李凤忠随手拾起一根树枝,写下三个字——沙石峪。

“咋念?”他一边写一边问,“这拆开从前往后念,是‘水少石头多,山上少谷子’,从后往前念,是‘谷子堆成山,石少变水田’。”一前一后间改天换地,这正是乡亲们几十年间亲历的变迁——

沙石峪位于河北省遵化市中部,早先遍山青石板,缺土乏水长粮难,吃穿全靠国家救济。1966年,也是一季春风拂过。“开春了,咱大伙这么一辈辈熬着不是个法儿,得想个路子。”沙石峪村老党支部书记张贵顺和大伙商议。张贵顺说,愚公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给移走,咱为啥不行,咱沙石峪的老百姓就该活受穷?大伙儿最终达成一致:试他一试,就选北山坡上的青石板地做试验。

一声吆喝一声锤,党员带头移山造田、开石填涧,干了一个又一个日夜,青石板上的土层一寸、两寸、半尺,终于垫出了第一块土田。雄关漫道真如铁,更多困难跟上来:有了土还缺水,大伙儿索性不靠天,一条扁担一双肩,往返10里外担水浇灌庄稼苗。经过一春奋战,23亩梯田铺在了北山上。喜获丰收时,大家不禁相拥而泣。凭着这股实干劲,乡亲们一代接一代,愣是在光秃秃的荒山上垫出了1200亩梯田,用钢钎打下了16眼深水井,用铁锤凿出了254米长的隧道……

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来到沙石峪视察,赞誉沙石峪人为“当代活愚公”。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慕名而来,他们纷纷捧来本国的泥土汇成“万国田”,以特殊的形式表达最深情的敬意。

老铁具和新扁担

沙石峪陈列馆的铁锹展柜前,聚满了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群众。“这便是一代代党支部带领乡亲们开山用过的老铁具。”沙石峪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军说,它们虽然缺豁打卷,却是在提醒今天的党员和老百姓: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临近出口处的一把扁担展品显得崭新突兀。原来,挑土的扁担多数已被使折、用糟,沙石峪村党支部便新做了一件仿品。扁担永在、常挑常新,沙石峪村的一代代党支部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们始终奋战在为乡亲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上——接力实干要让大伙儿过上富裕生活。打破“以粮为纲”的传统,推广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成为党支部的统一意见。

经过商议,党支部决定向不占耕地的狼洼山进军,也算是做个先头试验。狼洼山是野狼出没之地,石头柱子白灿灿更像极了狼牙。他们一锹一锨石碴、一锤一钎火花栽下了果树。

几经艰难探索,沙石峪终于探索出因地制宜种植葡萄的新路,在保有粮食种植的基础上,成功架起了葡萄秧。如今,拥有1000余亩“玫瑰香”的沙石峪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近年来,沙石峪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特色村”,陈列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个仅有900余人的山村,更带动周边60多个村实现共同富裕。

据新华社石家庄3月23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